鄢陵之戰爆發于公元前575年,是晉、楚繼城濮大戰之后又一次重大戰役。此戰的結果是楚共王被射瞎了一只眼睛,晉國獲勝。戰爭歸戰爭,雙方在你死我活較量的同時,也展現出了應有的貴族風范,于此可一窺春秋時期上層階層的精神狀態。
開戰后,楚軍首先主動進攻。晉軍先以精兵掃蕩楚軍左右兩翼,然后集中兵力攻擊楚共王所在的中軍,逐漸取得了優勢。混戰中,楚共王一只眼睛中箭,不得不后撤。在追擊過程中,晉軍將領郤至幾次迫近了楚共王的衛隊。但是,郤至并沒有乘勢擒抓楚共王,而是脫去頭盔,下車疾步如風的迅速離開楚共王的人馬,表現出了對楚共王的極大尊重。
楚共王對郤至此舉大為稱頌,認為他非常懂禮儀。為表示自己對郤至的贊賞,他專門派出使者送出一張良弓,并請使者轉達問候:“剛才戰事激烈的時候,我看到有個穿金黃色軍裝的人,真是個君子。但是他見到我就快步地走了,莫非是受傷了嗎?”
郤至脫下頭盔,會見使者并十分恭敬地回答,說:“楚君您的外臣郤至,跟隨晉君來與您作戰,托您的威靈,我依然披甲帶盔,無法接受您的慰問。我斗膽告訴您,我沒有受傷,對于您屈尊派人來慰問,我感到十分慚愧。因為戰事在身,我只能對著使者給您行禮。”然后,向使者拜了幾拜后退出。
在電影《非誠勿擾2》中,葛優飾演的秦奮在李香山的離婚典禮上說了一句頗為經典的話:散買賣不散交情。
這句話,用在春秋時期的交戰各方,是十分貼切的。像郤至與楚共王之間一樣,打仗歸打仗,但并不妨礙雙方互相欣賞,甚至在戰場上通過贈送禮品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敬意。
隨著戰事的進行,晉軍又抓獲了楚公子筏,戰局繼續向有利于晉軍的方向發展。此時,晉厲公的車右欒針,遠遠看到了楚軍將領子重的旗幟。欒針告訴晉厲公,以前他出使楚國的時候,曾經和子重有過一面之緣。當時,子重問他晉人勇武的表現,他說晉軍喜歡整齊有序又從容不迫(好整以暇)。但是,現在兩國交戰,都是急急忙忙,沒有派使者來往,稱不上好整以暇。因此,欒針請求晉厲公派人代他向子重敬一杯酒。
晉厲公同意了,派人帶著酒去見子重。雙方都暫時停止了戰斗。使者十分客氣,說我們的國君無人可用,所以只能讓欒針作為車右,所以無法來犒賞你的部下,只能讓我來代欒針來敬你一杯酒。子重說,欒針和我在楚國的時候交談過,必定是因為這個原因來敬我酒。
子重喝下了酒,送走使者,然后再次擂起戰鼓,雙方重新開戰。
春秋之后,中國古代這種貴族精神開始逐漸沒落,甚至消失在了人們的記憶中。直到今天,人們談起貴族精神、騎士風度,言必稱西方。但是,大家沒想到的是,西方的貴族精神、騎士風度是在中世紀才成型的,比起我們晚了1000多年。
民族復興,不僅是向外學習,更要傳承好傳統文化。因為中國文化的傳統,才是中國人最本質的標簽。失去傳統,我們就僅僅是黃皮白心的香蕉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