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只要思想可以達到的地方,腳步便可以到達。這句話,很好的鼓勵了人們大膽的行動和思想。然而,這里卻隱藏著一個誤區,世界上各種好玩、有趣、美好、漂亮、好用、好品質、高價值……的東西,若是,我們所見到的所有好的事物,我們都想得到它,便會滋養我們的欲望和虛榮,讓人分不清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和什么是內心欲求的。
(一)
看到好的事物,我們總是會被誘惑,都想要去擁有它。
回想起以前,看到同事穿了好看的衣服,覺得自己的衣服沒有她的好看,內心便想要擁有一件和她類似款式的衣服,買回來結果又不經常穿;因為,那不是自己適合的風格,只是自己生發了想要擁有這種款式的衣服、讓自己比同事更出眾的欲望,讓自己去買了這件衣服。
有一個朋友,他每次去超市買東西,總想取些超市的袋子,他會拿很多很多,擔心自己不夠用;結果每次,都帶回家好多,但因為袋子平時也用不上,就會扔掉;下次他去超市又會繼續拿很多。
還有去購物的時候,有些朋友,看到什么想買什么,看到什么就覺得自己缺什么。于是,這些欲望便成為了腦中的包袱,讓自己經常覺得自己缺少好東西,而感覺別人什么都有,覺得自己卻什么都沒有。
另有的朋友,自己學識較好,想要給孩子好的教育,于是,查資料了解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當她找到她覺得是最好的學校時,于是就要把孩子送去學習,而這個過程中,卻從來不問過孩子的感受和他們是否適合這些教育方式,以及是否對這個學習感興趣。
我自己并不是一個對美食那么感興趣的人,但是,看到朋友們什么食物都懂的時候,自己心里就會暗暗慚愧:自己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好差勁,連基本的美食都不懂。
……
后來,發現這些想法只是內心的欲望,它沒有讓我們更好,反而,成為了我們的包袱,時刻提醒我們,我們的生活有多缺乏,自己有多么的不好。
(二)
當自己覺察到這些時,便開始轉換思維。何不放下這些包袱呢?我對自己說,世上琳瑯滿目的好東西,為什么我們都要去擁有呢?我們要得完呢?我們永遠都要不完的,而且,我們根本用不著那么多東西;什么都想要,而不去分清是否是自己需要的,無論你擁有了還是沒有擁有它們,當你其實還不需要這些東西時,它們便會成為你的包袱。
我不可能適合穿世界上所有好看的衣服,但是,我可以找到適合自己風格的衣服,當穿著自己喜歡的,也看到同事們穿著他們喜歡的服飾時,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我不太喜歡研究美食,那就去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閱讀、寫作。沒有人規定,每個人都要喜歡和研究美食,吃得健康、做自己喜歡的食物就足夠。
有位朋友的媽媽,我很喜歡她教育孩子的方式,她不盲目的要求孩子一定要成績最好,而是做到他們自己的最好就可以。她會觀察和傾聽孩子,她會了解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是她自己的孩子們需要和適合的,然后,給孩子提供他們需要的教育方式,真心為這為媽媽點贊。
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購買和取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這樣,讓我覺得自己的世界在變寬;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不斷探索,深入思考,覺得這樣是那么美好,自己是那么的幸運。
若是,一時之間找不到一件東西,或者無法取到自己想要的那件東西,那就告訴自己暫時不用就好,或者用另一個東西代替,這樣根本就不會感覺自己的不足,只會讓自己把精力和時間花在有趣的和感興趣的事物上。
365寫作營 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