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仿佛遭遇“集中投訴”,從好幾方、不同人際圈投出相似問題:“請你打扮打扮自己吧!”
身為一個女生被告知這樣的“意見”,還挺讓人小傷自尊心的。我心有不平:我是有多礙眼,才會讓這么多人說出一致的話來?其實我還是“稍微”收拾之后才出門的。
現在人們提出,一個人其實就是一家公司、一件商品,你由外而內的各方面都是在給外界傳遞著訊息。過去雖然沒有這樣的比喻,但是把自己收拾好出門,讓自己顯得得體已是常識。接人待物的第一點,就在于人們眼睛所看、手指所接觸以及問到的氣味來進行判斷的。
每一個人的“出場”,都應該是干凈、整潔,讓自己爽利也讓對方爽利。在機場工作一段時間,就可以從不同人的穿著打扮迅速判斷TA是哪一國人。日本的妹子,總是裝扮的溫婉柔和;日本商務大叔,總是身著訂制西服,線條筆挺,背也挺得板直,看起來精神煥發;就連穿休閑裝的日本人,也在外表上給你一種好像“無印良品”般簡約而不簡單的美感。韓國青年無論男女,總是有一張精致的面容,每個人的皮膚看上去都似乎吹彈可破。就連燙卷發的大媽們,也是妝容整潔,無論多大歲數不忘涂紅嘴唇。他們自身的裝扮,好像一張名片一樣無聲地介紹著自己,乃至民族。
中國人往往有些忽視個人外在的呈現,我們會驕傲地說自己更關注內在。但平心而論我們是拿這樣的話給自己當擋箭牌,但同時以錙銖必較之心審視他人的著裝打扮,在心中悄悄評出三六九等。我總是騙自己說,何必在意那么多繁瑣地細節,又沒有人會趴在你臉上拿放大鏡看你。但當我們在審視他人時,卻在細節上考量、也在細節上驚嘆。
我們很容易忽視美好外在提供給我們的巨大市場與機會,在不屑他人以貌取人的同時,自己其實也是“外貌協會”。日本人很追求極致,也很擅長在細微處見真諦。整理女王近藤麻理惠,每天不僅堅持擦鞋,還要擦鞋底。在所有人都最為忽視的地方,她卻認為干凈地鞋底可以帶領人去往更美好的地方。當把一件小事堅持做,還賦予其意義時,奇妙的魔法就會在目窮之處悄悄顯現。
一個人的外表,是這個世界接觸你時最直接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向世界展示你豐富內在的第一要義,同樣是把自己打扮地得體。如此才會贏得他人初步的信任感,你才有機會在日后接觸中更好地展現比外在精彩數倍地內心世界。
可是,我們也許會犯一個類似的錯誤。就像文章開頭我的委屈,我以為的得體在他人眼中卻未必。那么不妨逆向思維:站在你男神/女神的角度審視自己。如果你是你的男神,你會怎么打扮自己,讓自己魅力無限?如果你有機會與女神共度晚餐,你要怎么打扮才不掉價?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提醒,用審視別人的標準來審視自己,或許可以對自我的行為有所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