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1周二昨天中午一位剛退休的老同事請我們這些快要退休的60后同事中午去她家吃飯。這位姐姐也是我的好閨密之一。如今我們要好的六姐妹,已經退休四位了,還有一位和我同歲,2019年我們一起退休。到時我們六朵老金花就可以一起盡情地快樂地玩耍了。
到了同事家,已經去了幾位,有已經退休多年的老書記,有已經調走的原同事,還有幾位在職的和我年齡相仿的同事,一共來了12位。我的這位姐姐非常會做菜,更可貴的是愿意做菜,經常請人來家吃飯。掌勺對她不是負擔,而是一種生活的享受。
過年過節去婆家、娘家,十幾口人都她下廚主灶(尤其婆家人多,三個小叔子),并快快樂樂地服務家人,她對婆婆照顧得也非常好(婆婆沒有女兒)??少F的是任勞還任怨,不攀比其他兄弟媳婦。她77歲的婆婆還有個98歲的媽,她也經常拽著老公去看奶婆婆(有時她老公不愿意去),奶婆婆由她老公快70歲的老姨照顧(原來伺候的那個姨已經去世了)。我非常欣賞和敬佩她對人對事的態度。
對比自己既沒有張姐賢惠能干,由沒有張姐心胸豁達。她是我學習的榜樣。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一點不假。我們六位老閨密們,有四位還有婆婆,個頂個地賢妻良母對婆婆都孝順。我們在一起嘮嗑雖然也說說婆婆有些事和我們處理的方式有異同,但是最后嘮著嘮著都能回歸主題,那就是對婆婆我們必須盡義務要照顧要孝敬。人在做,天在看,我們就是給兒女樹立“真人秀”的榜樣。你對婆婆不好,想將來你的兒媳對你孝敬,想都別想?別忘了家風是傳承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對于馬上就要做婆婆的我們(四位是兒子,一人是女兒,一人沒孩子),希望未來的兒媳怎樣對我們,我們今天就怎樣以身作則地對待我們的婆婆。
大家印象中覺得我對婆婆還行,其實我的朋友們,就沒有一個婆媳關系不好的——整天抱怨、計較、數落婆婆的人,那樣的人我們也成為不了好朋友。因為做人的價值觀不同啊,話不投機半句多。
在我這六姐妹中,還有比我對婆婆好的,不與其他兄弟攀比,既多出錢又出力的趙姐。她婆婆公公都80多歲了,婆婆偏癱,公公也有病,雇保姆伺候。因為是伺候兩位老人,錢給少了沒有人來,錢給多了老人不認可。她就暗地與保姆做好扣,多余部分她家出,不讓小叔子和大姑姐分擔。她說,小叔子媳婦患癌癥,生活挺困難的。大姑姐出力多,也不讓她拿。趙姐就這么善解人意,你說他老公能對她不好嗎?真是感動的稀里嘩啦啊。
相比她我對婆婆家做什么了,我們的錢婆婆一分不要,就是過年過節也不要(不是我們不給,是說啥也不要),還總給我們送這送那。有病住院我們也一分沒花,全是大伯哥一個人掏的,我們兩口子就出力伺候了一段時間。如果我還不知足,對婆婆細節挑剔,就太過分了。所以我們姐妹們在一起相互傳遞的都是在家怎樣多付出,不和兄弟姐妹計較,讓婆家娘家都和睦相處這樣的正能量。
一般媳婦和娘家人相處融洽些,和婆家人處好就不太容易,總是看不慣婆家人的為人處世,愛調理,愛抱怨,總覺得婆家人沒有娘家人對自己好等等。其實這倆家人根本就不能放在一起比較,這種比較本身就是不對等的,就是給自己添堵。
一個朋友給我發微信解讀婆媳到底是什么關系“母女是血緣關系,婆媳卻是一種社會關系。前者只需天然的情感流露即可相安無事,后者考驗的卻是百轉千回的情商較量與博弈。”所以說,對媽媽說話可以口無遮攔,無所顧忌(像我對爸爸有意見就直說,意見不同還和他吵架,對婆婆從來沒有過)婆媳關系處得再好,那是倆好換一好,說話必須要字斟句酌。任何情況下不能翻臉甚至紅臉都不可以。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我結婚20多年就沒和婆婆紅過臉,難道婆婆說話辦事百分百符合我心意嗎?那是不可能的。我做事說話婆婆全滿意嗎?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說
相互尊重、包容就是婆媳相處的不二法則
,只要你還想和人家兒子過好日子,你就必須容忍他的媽和你不一樣的處世方法,不能和人家老媽較勁、斗狠。
人家老媽再不好,那是生他養他媽,他自己可以說他老媽這不對那不好,但他是不高興別人說的,哪怕是媳婦也不行,這是好男人的做人底線。如果連自己媽都不愛的男人你還敢愛他嗎?
有些剛結婚的小媳婦就不懂這個道理,愛在老公面前抱怨婆婆的不是,說的輕來輕去,男人不會說什么,但聰明的人會控制頻率,如果頻率太高,力度太強,你別太高估夫妻感情,多數是不能戰勝母子感情的,有幾個男人能為了媳婦背叛媽?如果你繼續執迷不悟,你的婚姻就有亮紅燈的危險。
我說這些不是讓你無原則的忍讓,如果婆婆無底線地欺負你,你讓老公去溝通,你別親自上陣。如果還不行,說明婆婆對你這個媳婦是不滿意的,骨子里覺得你是配不上她兒子的,其實你備不住比他兒子還優秀呢,但個別婆婆們有心里怪圈,覺得世上只有她兒子最好,媳婦咋好就是不如他兒子好。攤上這樣沒有正常理智思考的婆婆,就認倒霉吧!那咋整,沒辦法?就像我們攤上不講理的父母一樣,也得認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