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雄心勃勃、熱血沸騰的規劃了一項遠大“”理想“”,結果三天熱乎勁一過就放下了。比如計劃跑步,上網找資料、買跑鞋和運動服。設定宏偉計劃,每天跑5公里,半年內跑個全馬,一年內進入210分鐘黨。第一天一口氣跑得累成狗,興高采烈、成就滿滿的發了朋友圈,求贊、求激勵。第二天猶豫了一下,還是穿上裝備到公園里跑了兩圈。第三天看到裝備就惡心,但是告訴自己這樣是不對的,還是到公園里跑了一圈。第四天渾身酸痛,外面還下雨了,正好勞逸結合休息一天。當再想起來時,距離上次跑步已經半個月了。
日本習慣培養專家古川武士將行為習慣(如跑步、讀書等)的培養,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反抗期(7天)、不穩定期(2周)和厭倦期(7天)。在第一個階段,也就是7天內就放棄的占到了42%。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新的行為習慣,那堅持過7天就成功了一半了。
針對反抗期的特點,古川武士提出了兩個應對策略:
一是以低門檻入手。在習慣養成之初,不要設置太高的行動目標,比如要跑步,要求每天都要跑5公里,或者要讀書每天都得看100頁。過高的行動目標,不但大大增大了執行的難度,而且會給自己帶來強烈的畏難情緒和放棄的借口,“這么高的目標,只有非常人才能達到吧,我沒完成也正常”。在養成習慣之初,設置“嬰兒學步”般的低門檻,不用費多少力氣就能達到的那種。比如跑步,剛開始能快走2公里或者小跑10分鐘,實在不行沒時間穿上跑鞋在樓下溜達一圈也算行了。比如讀書,剛開始看些有趣的書,不要強求質量和數量,哪怕只看了一頁也可以。比如我剛剛開始的每日500字計劃,我的底線是每天寫一段話,10個字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是每日記錄。此處講的記錄千萬不要搞得太復雜,精美手賬黨和表格超級達人們,不要不你們的才情和技藝用在這個地方。記錄就是找個小本子記錄每天的行動結果,聊聊幾筆就行。甚至做個簡單的表,貼在日常生活醒目的地方,每天完成了就畫個對號,沒完成就畫個差。記錄可以增加行動的成就感,看著一個個小的成就的取得,會激發繼續前行的動力。其次記錄可以提醒你,我昨天沒行動,今天不能再拉下了。避免發生一想起來已經半年沒行動的情況。
總的來說,堅持7天,一個習慣就養成一半了。要想成功度過反抗期,只需要以低門檻、簡單目標開始,每天記錄進展!
7天很短,還猶豫什么,選擇個習慣一起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