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置讀書會的場地,來去匆匆,別人的家中,內心總有一種打擾的感覺!
2、和姐姐“曉約”,沒有刻意去尋找主題,我們就聚焦最熟悉的話題“方糖”開聊!
“界限”很簡單的兩個字,回到生活中,時刻都在考驗著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過往。守住內心的那道防線并不容易!我內心對家庭場地一直有糾結,總感覺家里有很多人,我們去讀書會不會打擾到正常的生活?所以也沒有勇氣和熱心媽媽談場地的事。今天聽著姐姐分享她這幾天自己的“成長故事”,在這個故事里,通過書寫她終于厘清了自己的“舊模式”,“界限”讓她明白自己的事和他人的事,她有能力管控的只有自己的事。聽著她的故事,我的故事一下子被喚醒。
原來高三那一年,我有同樣的寄宿經歷。媽媽為了我高三備考特地在學校附近租房子,我一個人可以租住在一個阿姨家,早出晚歸,每天我都是躡手躡腳的進出,真的很怕打擾到別人。還記得那段天不亮就起床上學,晚上晚自習十點左右回家,開個小燈,一個人既獨立又不安的學習經歷。又后來讀大學,第一年寒假,我選擇打工賺取零花錢,和家在本地的露同學一起找工作,最后我選擇了1元/小時的收銀工作,她覺得工資不高還要倒班就沒有繼續,我就白天上班晚上住她家,工作了大概十多天。有幾次夜班到家都快12點,我雖然有鑰匙,大家都睡著了,我又是小心翼翼地洗漱睡覺。再后來,暑假來叔叔家,幫他小孩補習英語,順便做做家務,反正回家也沒啥事。白天還好,晚上的時候也會覺得不踏實。以前我一直覺得我“欠”別人的,我的低價值感一直在作祟,我不能心安自得的享受。現在情形完全改變了啊,我真的是用自己的愛和善意來做一些助人助己的事,為什么我還是覺得“糾結不安呢”?問問自己,我到底在怕什么呢?
就算不在她那里,我還有其他場地;就算不在她那里,我的讀書會還會照常進行;就算不在她那里,我還是一位有能力有價值的帶領人;就算不在她那里,我和她還可以是朋友,我們還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就算不在她那里,我還是一個有力量有溫度有思想的人!
原來,很多事,事先可以溝通好,有話好好說,溝通之道真的在生活點滴中。通過今天的梳理,我也更加清晰我的“界限”和“價值”!
3、整理書柜,被自己的書驚呆了,每次一點點購買,慢慢家里真的就成了我想象中的圖書館的感覺,只是這些書有多少真正內化成“營養”,融進我的血液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探討的話題。有的人很早就想明白了很多事,目標明確,按照自己的節奏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發現自己不是一個以目標為導向的人,一直都在通過各種方式找尋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標和生活狀態,有時候覺得很慢很傻很遲鈍,現在慢慢發現其實人生本沒有“捷徑”,每一步都算數。從小就積極正向,總喜歡學習身邊人的“優點”,總覺得成功的人生狀態可以從書中求來,“書”是投資成本最低的載體,對家里有書柜的朋友家都有天然的好奇與好感,自己一步步也向著這個方向邁進。結婚時沒有專門的書房和學習目標,有了孩子以后一步步清晰起來,人生學習之路沒有終點,從陽臺改造的小書桌開啟研究生的申請,到一個又一個書柜的購買,再到現在,慢慢厘清自己的專業方向,引導孩子們沉浸在書的海洋里。
在我的影響下,二年級的Chris隨手翻起一本書就津津有味看起來,沒有覺得壓力和煩躁,內心還是欣慰的。今天再來整理這些書,真的很想說,你給我的無價之寶,我真的很珍惜和感恩!“斷舍離”,我目前還不想把你們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