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湘潭女子攜兩幼子跳樓事件深深觸動和并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我讀了女子的遺書,感覺真的好可惜,本可以挽回的三條生命就這樣逝去了。細細分析,除了女子在遺書中所說的夫妻三觀不合外,我認為造成家庭悲劇的罪魁禍首就是抑郁癥。
一般人的理解,患了抑郁癥的人通常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悲觀易自殺等,但實際上很多抑郁癥患者易怒、脾氣暴躁、言語失控、怨恨家人等,尤其是孕期抑郁和產后抑郁,而且我分析這也很可能是她遭受家暴的主要原因,反過來又加劇了她的抑郁癥病情。
抑郁癥的發作也是周期性的,情緒好的時候患者和正常人一樣,也能心情舒暢,也能興奮地與人交流,但這往往會給家人一個假象,感覺不到她(他)是一個病人,只是覺得她變得有時脾氣太壞。
抑郁癥患者最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和關心,但如果家人根本就沒有看出患病,又談何理解和關心呢。患了抑郁癥沒關系,重要的是要正確對待。除了家人的關心和體貼,還要積極進行治療。從女子的遺書里我沒有看到她去醫院看過和治療過產后抑郁,而只是她自己在調整。
逝去的人已經逝去了,留給我們的啟示和教訓是什么呢?那就是要高度重視抑郁癥,尤其是在發病初期,包括“你我他”—我們每一個人。
在抑郁癥發病初期,若及時調整治療,患者會很快康復。很多抑郁癥患者在初期還有一個主要癥狀是失眠,如果連續幾天失眠而無法入睡,那就進入抑郁癥初期了,這個時候如果吃幾天安眠藥調整一下,完全可以避免患抑郁癥。但有很多人很忌諱吃安眠藥,擔心對安眠藥有依賴,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也是得不償失的。
我認識一個年輕姑娘,具體不知什么原因連續多日失眠無法入睡,但她不知道可以吃安眠藥,也不去就醫,晚上經常是一會兒在床上睡,一會兒在地下睡,翻來覆去也睡不著,持續的失眠令她十分痛苦,常常精神恍惚,無法專心工作,時間一長結果就真的就抑郁了,好在最后還知道去醫院看病,但錯過最佳調整時期,經過一年多的抗抑郁治療,總算治好了,遺憾的是她治好后我才見到她,要不我早就提醒她了。
另一位姑娘,也不知因為什么心事,連續有數日也睡不著覺,我告訴她晚上睡前吃點安眠藥,她相信了我的話,結果吃了三天就完全調整過來了。
可能你會覺得抑郁癥與你沒關系,但實際上由于社會壓力和家庭壓力等多種原因,抑郁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抑郁癥狀。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表明,全球抑郁癥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郁癥患者,嚴重的患者中有15%會選擇自殺來結束生命,2/3的患者曾有過自殺的念頭,每年因抑郁癥自殺死亡的人數高達100萬,抑郁癥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將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
其實得了抑郁癥并不可怕,正確認識并積極治療是最最重要的,不能諱疾忌醫,當然家人的關心和呵護是患者順利康復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