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朗讀者,96歲的許淵沖老人在回憶林徽因的《別丟掉》時,吟一句,譯一句,竟眼眶泛紅,瞇著眼睛流淚。
我突然覺得有什么觸動我了。我有多久不曾為文字流淚了?似乎是很久了,讓我現在很驚訝,我竟還擁有著這份對待文字的感情。
或許是被生活磨平了,抑或是被很多別的東西逼迫著,我好像喪失了這種從未在意,卻彌足珍貴的情感。我想的最多的,是文章中的結構、素材、修辭,而非是內容,而非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我想,你們也正在丟掉。生活的重擔把我們壓的只剩下疲倦,那原本具有的感情也幾乎所剩無幾了。我們不再有原來的熱情,無論是對待文字,還是對待生活。
文字的美好,需要被感知;生活的美好,需要被發現。我們要擁有,更要留存。
因為這些美好會讓你覺得,一切是有溫度的,是有意義的。無論是多么渺小,多么普通的東西,都有它別樣的魅力。
“別丟掉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
現在流水似的,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嘆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明月,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有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話——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著
有那回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林徽因 《別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