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孔子《論語·公冶長》
子貢說:“我不愿別人影響我,我也不愿影響到別人。”孔子說:“子貢啊,這不是你能做到的。”
別人影響我的事情有很多,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比如今天開車路上遇到一個新手,開車就很慢,然后我又急著去辦事,怎么辦?這不就是別人影響我的事情啊,那我能控制這樣的事情不發生嗎?當然不能,這個時候我們只能反求諸己,讓自己在遇到新駕駛員的時候可以耐心等待,體諒他人,以后出門要早一些,不要因為一點事情就遲到了。我影響別人的事情也有很多,隨便舉個例子,比如我今天在吃饅頭,有個人看不慣我,說:“這個人這么有錢怎么還吃饅頭?是不是故意裝啊,有錢人真摳門了。”明天我在大酒店吃海鮮,有人會說:“這個人有錢就知道消費,胡吃海喝,有錢人真的太浪費了。”你看,無論我怎么樣做,總有一些不理解我的人吧?但是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要非常理解我吧?當然不能。不過,我們可以控制的就是在別人不理解我的時候,我能夠控制自己的心態,不被別人影響到,再去繼續抱怨他人和相互對抗。因為我還是我,做最真實的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孟子》中有一句話,叫做:“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就是說在我行動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時,一定要懂得檢查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到能夠做出改變的根本,如此才能真正得到進步。孔子的意思我們不能控制兩個方面,第一就是不能要求別人不帶給我麻煩,也不能要求別人對我怎么樣好,這樣的事情我們是無法控制它不發生的;第二是說我不想帶給別人任何的不開心,似乎也做不到,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認可我,有時候我給他人帶去的麻煩根本是連自己都無法想象到的。
孟子悟到了孔子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對自己要理解,要有所影響,不要老想著去改變別人,要善于自我總結,也善于認可自己,做到良心純凈,是理解自己,影響自己后讓自己心態、語言和行動都發生了改變并且堅持不懈地努力后拿到了更好的結果,然后慢慢地影響他人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