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開始關注“年輕人不想上班”這一現象后,每隔一段時間都有人在后臺留言描述自己的現狀,問我他該不該辭職,試一下自由職業。
看得多了以后,我發現大多數人不想上班的原因總結起來無非就那幾條:
精彩程度堪比“宮斗劇”的職場關系;
晚到一分鐘,白上半天班的打卡制度;
老板不走就堅決不下班的“加班風氣”……
這些工作以外的職場潛規則讓很多人都想逃離那個壓抑的格子間。
但是不上班適合所有人嗎?那些人不上班的人都是靠什么養活自己?
不想上班的他們毫無頭緒,于是他們問我:“有什么不上班也可以賺錢的辦法嗎?”
每次聽到這樣的問題,我都能感受到提問者內心的浮躁和迷茫。
一夜暴富終是夢,這個世界上能躺著賺錢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出身平凡的普通人,想要靠不上班養活自己,往往需要付出比上班時更多的努力才行。
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選擇了不上班的自由職業,并且生活得很好。為什么呢?我從目前采訪過的人身上總結了一些共性后發現:
原來,有些人天生就不是上班的料,所以他們一旦離開了那個束縛他們的格子間,反而活得更加愜意自在。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人不適合上班?
我給他們起了幾個外號,每一個外號代表一類人,不想上班的你可以看看自己在不在這些分類里:
“多面手”
也就是自身能力比較綜合的人。這類人往往不甘心在公司里被局限在某一類職能里,總想盡可能多的發揮自己的價值,恨不得把整個部門的事情都給承包了。
但我們都知道,很多公司,特別是比較大的那種,都是流水線操作,一個部門的員工可能長年累月地只負責一小塊內容。這一小塊內容對公司來說只是龐然大業中“零件”般的存在,對個人來說,也不能帶來任何技能和價值的提升。
我曾經采訪過一個在大廠工作的產品經理,他一整年的時間都在做某個?app模版的排序問題,反復測試哪種排序的用戶點擊率更高。
最后他自然是離職了,雖然大廠的薪資待遇很不錯,工作內容也輕松。但對于能力比較綜合的人來說,工作內容的單一和局限,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
“好事者”
通俗點說就是“愛管閑事的人”。
你們可以想想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自己的分內工作完成好了還不夠,還老想插手別的部門的事情。一旦看到別的部門哪塊工作做得不夠好,而自己又剛好有能力做得更好,但礙于崗位所限,不能插手時,就變得心急如焚。
這種“好事”的背后是野心和崗位的不匹配,這樣的人無論去什么公司,最后都會因不滿而離職。
我采訪過的一個程序員就是這類人,由于不能干涉別的部門的事情,他最后選擇了辭職做一名自由職業者。事實證明,他最后也很享受自由職業的身份,因為他終于可以自己把控所有事情了。
?以前他在一家公司,做一件事創造的價值是1,成為自由職業后,卻可以同時做2-3件事,可以創造2-3份價值,如果能力提高了,還可以創造更多價值。
他自然工作起來更有干勁兒。
?
“獨行俠”
也就是不喜歡團隊協作,喜歡一個人悶頭做事且效率更高的人。
但職場是由一個個部門和團隊組成的,日常我們接觸到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團隊協作。這對不喜歡團隊協作的人來說,就成了一種困擾。他們會因別人拖慢了自己的進度而焦躁,也會因為合作的人不在同一頻率上而著急,最后難免與人矛盾不斷。
我采訪過一個自由撰稿人,之前在職場上無論做什么工作,最后的結果都是與團隊成員不歡而散。
他后來得出結論:自己不適合團隊協作,更適合從事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工作。后來他辭職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不僅收入翻了很多倍,還成為了很多知識平臺的簽約撰稿人。
以上就是我總結出的不適合上班的幾類人,他們的共同點是為了創造更多價值而主動承擔工作。?如果你在這些類別里,那么可以考慮一下是否要不上班。
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就適合做自由職業了。每天都會有人問我自由職業的狀態是怎樣的,是不是“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就出去旅行,時間自由,賺得比上班還多?”
每次我都會在心里翻一個大白眼然后問他們:你對自由職業到底有什么樣的誤解?
接下來我就要從自由職業必須具備的幾大特質,來說說:
什么樣的人不適合做自由職業?戳破大家對自由職業過于美好的幻想。
首先,自由職業必須自律。什么是自律呢?
你可以想象一下,當有一天你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在家完成,工作內容自己定,合作伙伴和同事們只用在網上溝通就好,你還會每天按時起床、按時工作嗎?
我認識的很多自由職業者,哪怕在自由職業了很長一段時間后都會告訴我,不夠自律讓他們非常焦慮。很多人想象中的“說走就走的旅行”,也因為拖延而讓工作一拖再拖,最后反而加長了工作時間,旅行機會變得更少了。
所以如果你在有同事、領導、合作伙伴督促的情況下,還經常拖延、不想完成任務的話,那么成為自由職業后,你一定會被自己的“不夠自律”打敗,不僅養不活自己,還非常容易陷入自責和自我懷疑之中,甚至還會作息混亂、身體透支。
和自律類似的,自由職業還必須非常有責任心。沒有公司做背書和擔保了,自己就是自己的品牌和門面。自由職業也是一種職業,客戶找你合作,你就要盡一切努力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反悔、拖延、失誤的損失都必須自己承擔。
所以如果你平時在工作中就是一個喜歡投機鉆空子、事情做到一半甩手不干或者遇到問題推脫責任的人,那你千萬別做自由職業。自由職業事情干砸了沒人給你背鍋,不僅如此,你還會把自己的名聲搞臭,以后很難再接到活。
最后,做自由職業需要有很強的抗壓能力和承受失敗風險的能力。
真正從事自由職業的人,你問他什么是自由職業,大部分人首選想到的不是“自由”,而是“不穩定”,其次是“焦慮”。
我采訪過那么多自由職業者,不論他們現在處在哪個階段,自由了多久,這一點都是相通的。
所以,如果你在職場中就一直在做一些很輕松的工作,遇到一點壓力和困難就容易崩潰,那么自由職業不適合你。因為大部分自由職業每天從醒來的那一刻起,就要想“今天的錢從哪里來”,壓力和焦慮出現的頻率幾乎是以天計算的。
我知道不少人在從事自由職業以后,不僅生活沒有更自由,反而生出了一堆病:抑郁癥、焦慮癥、狂躁癥…….
所以,抗壓能力差的人和輕風險承受能力的人,我建議你們在職場多待幾年,多經歷些風雨了,再考慮自由職業。
我說了自由職業的這么多風險,不是有意嚇唬大家,讓你們都回去老老實實地上班,不要跟自由職業者們搶飯碗。
而是想讓更多只是因為厭惡上班,想要逃避現有的生活,而對自由職業感興趣的人意識到:不上班不等于不工作,選擇自由職業的出發點,不應該是對上班的逃避,更不該是為了追求更加輕松、“不勞而獲”的生活。
如果你在上班的時候,就是一個對工作懶散懈怠、不喜歡承擔責任、也沒有主動創造價值的欲望的人,那么自由職業一樣不適合你。
你還是繼續在公司里乖乖上班吧,至少這樣餓不死。
但如果聽我說完自由職業的這么多可怕之處后,你依然對“自由職業”充滿向往,堅信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
那么,歡迎你加入自由職業的大家庭。希望你未來在不上班也能實現自我價值的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