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脫穎而出的老人身上看到了什么

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東省巨野縣,1960年跑盲流至黑龍江省安達市,做了20多年家屬工。早年讀過幾天書,忘得差不多了。1997年開始認字,2012年開始寫作。2013年4月起,部分文字刊于《讀庫1302》《讀庫1304》,并陸續刊于《新青年》《北方文學》等,10月出版第一部作品《亂時候,窮時候》。得到中央電視臺"讀書"、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梁文道"開卷八分鐘"等專題推薦,《新周刊》、《南方周末》、《讀者》等專題報道,并入選新浪好書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書、豆瓣讀書2013年度最受關注圖書。2014年8月,出版第二部作品《苦菜花,甘蔗芽》入圍2014中國好書。第三部作品《長脖子女人》獲得2015華文評委會特別獎,2016年6月,出版第四部作品《俺男人》。2014年3月加入黑龍江省作家協會。

8月27日上午親眼見了這位老人并聽她講述自己的故事。親眼見到的是一位這樣的老人:即將八十歲,一頭銀發,一身黑色帶花的及膝旗袍,肉色的長筒絲襪,稍微帶點跟的黑色涼鞋,左手一個翡翠鐲子,脖子上一串珍珠項鏈,那珍珠的白色襯得膚白貌好的老人更加端莊和秀氣。老人目光深遂但溫和,站起來很挺直,坐起來很端正,舉手投足讓你看到了那個年代被教養得很好的一位小姐,講起來聲音洪亮,吐字清晰,邏輯思維條理,記憶力非常好,精神矍鑠,為了調節氣氛,會清唱幾首小調。

你想象中不識字的快八十歲的老人是這樣的:弓腰駝背,耳背眼花,易忘事,愛叨叨,一件事反來復去的自故自地說,她說的和你聽的,詞不達義,當然為了出席場合不會蓬頭垢面但穿著呢也就是松松夸夸的奶奶服。

所以,你被驚呆了,聽說過一些傳奇奶奶的故事,但現場親眼看到這么一個老人,你的感受更深刻,這位奶奶創新了人生的一種新體驗,把別人眼里的不可能實踐成了可能。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因果鏈條,不可復制,但可追尋。

她依然吃了那個時代的苦果。兵荒馬亂的時代,縱然出生在家境不錯的家庭,父母有文化,兄長有官位,但家庭成員成分復雜,她作為一個女孩子天資聰穎,也未能接受教育,卻恪守“三從四德”的古訓,和未從謀面的丈夫登記結婚,即使不如意,也守護終生。喜歡的,不是自己的,能咬牙忍下去,不喜歡,已加給自己的,也全然接受。內心的喜好是往下壓的,這也會成為日后的力量。

她雖然未接受教育,但她身上是有文化覺醒的,精神世界不是干涸的,這是家庭給她的,和三代純文盲的家庭有本質的差別,也就是說她身上是有慧根的。我想她如果能突破時代和當時當境下的局限,接受教育,走出家門,會是什么樣的人生呢。局限在人生里是多么的可怕。姜奶奶的女兒說,姜奶奶從學習識字寫字到寫故事,是一個被啟蒙的艱難和堅持的過程,她的媽媽是個很有心勁的人。其實我認為,姜奶奶的精神世界里有一些情素,這是文化人身上常有的那些東西,要追求點什么,實現點什么,它們在姜奶奶之前的人生里未被滿足,之后,被女兒撩撥起來后,給自己內心的渴望找到了一條充滿希望的路。家庭其他成員有文化,自己組建的家庭不是很般配,身在其中的她會有一些未遂的心愿。

一個懂她的人幫著成就了她。犧牲或說奉獻是那個年代的女人宿命,每當讀那些過去年代女人故事,我的心都是痛的,誰有合肥四姐妹那么幸運呢。姜奶奶很不幸,即使生在那樣的家庭也不能受教育,即使有那樣有文化和開明的父親,也要嫁給不是很稱心的男人,她有一個女人優秀的素質,聰明、勤勞、大度、樂觀,今天依然看到她身上很好的修為,可這樣,就當然有丈夫和婆婆的疼愛和珍惜嗎,不是的。幸運的是,她的女兒懂她,大家驚嘆姜奶奶的非凡作為的同時,也被她女兒對媽媽的鼓勵和支持打動。懂了才會更好地愛,遇到那些比自己還懂自己的人是人生很大的幸運,姜奶奶和其女兒就是這樣的。姜奶奶從女兒里學會了為自己而活,學會了再老也可以實現夢想,姜奶奶過得很甜蜜,那些未竟的情素都在一點點變成滿足和自豪。

無條件地樂觀。姜奶奶說她性格好,一般人做不到,不生氣,不計較事,樂呵呵。我個人認為,心情愉快智商高,整天愁眉苦臉傷害神經系統,使大腦腦細胞受損,人容易忘事,加速衰老。心大量大福報到。和你所經歷的苦難和解,這些苦難才不會在你身上留下痕跡,姜奶奶是吃過很多苦的人,可你在她身上看到是歲月留下的美麗氣質,而不是滄桑悲苦。

作為一個女性,我總覺得生活這個時代真是太幸福了,如果你愿意,沒有姜奶奶所受的那些局限,做到姜奶奶那些并不是難事,當然得你想那樣做,你愿意樣做,只要你自己不捆綁你自己,世界盡是你的,你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幾乎完全是你自己的事,可你常常拋棄自己的愛和不愛的感受,也妄顧別人愿意和不愿意的感受,吆喝著做主人,實際上做足了奴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