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阿峰跟我議論他的一個同學王強,公共場合大聲議論室友的隱私,當談及一些事情的時候,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說的是事實,還找他做證人。阿峰已經好幾次給他使眼色,不要再說了,畢竟是別人的隱私,可王強就是看不明白,還很得意的樣子。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小時候也經常發生,小時候,別人只是把你當做不懂事,你說我,我說你,事情就過去了,不會去管這件事的影響。
成年人是沉默的一類人,他們嘴上不會說,但是,心里給你記上一筆。沒有人還會認為你不懂事,而是在心里罵你,沒教養。這件事還沒有結束,你在其他人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個修養差的形象,試問以后合作,交往,還有人會愿意搭理你嗎?
1﹄
修養確實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東西,你要時刻的反省自己,謹言慎行。你要知道,沒有人會原諒你修養上的問題。
拿我舉例子吧,前段時間在圖書館學習的時候,我對面的學長開始午休了,他隨手把帽子戴上,我是有注意到的,我飛快的寫字,由于紙是直接放在桌子上的,中間沒有墊數本,筆芯在桌面上抖動的厲害。我卻絲毫沒有察覺到。
大約5分鐘的時間后,學長起身跟我說,寫字的動靜小一點,他語音模模糊糊,像是不好意思開口,但是表情我是看的到的,不太好看,明顯被我吵到了。
其實我做的還可以,在學長趴下休息后,有意識的沒有弄出大的聲響,但是最后的結果,我還是影響到了他。當然,不是說是學長的問題,而是想強調,在最起碼的,不影響別人這個問題上,還需要更加細心才行。稍不留神就會出錯。
有人問,修養是什么?其實生活中隨處可見一個人的修養: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隨地吐痰,離開時隨手將座椅收進去,吃完飯后將殘渣碎屑收拾干凈,然后把碗筷端走。可以說,舉手投足之間,皆可見一個人的修養。
我認為在修養這件事上,最基本的是不能影響其他人。你要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公共的世界中,不是你一個人,作為成年人,你應該明白:自己不能對別人造成不好的影響。當你尊重自己的時候,其他人也才會尊重你。
2﹄
放下情緒是一個成年人的必修課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么你明知道應該好好溝通,當矛盾產生時,你還是忍不住自己,然后大發雷霆?
前幾天007里面的文婷姐姐一篇文章中談到,自己看了很多關于好好溝通的書,但是真正事情發生的時候,還是控制不住自己。
當爭吵發生的時候,人們往往會糾結對錯的問題,比如,我是對的,你是錯的,你應該聽我的,如果你還不認識自己錯了,還和我頂嘴,我就要發你的脾氣。
似乎誰吵的更厲害,誰就是贏家,自己至少沒有去聽對方的,我在否定對方,所以我對。留心觀察,爭吵最初是為了談一個事情,為了解決一個事情,而結束的時候,卻是對錯的問題。
情緒,真真實實的在影響我們的生活。高興的,不高興的,我認為作為成年人,你需要去和它交朋友。
放下情緒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一定一定要記住你溝通的目的,是為了什么。
下面分享一個我的經歷:
晚上關于關燈的事情,我開口就懟了室友。學校最近查晚關燈,有一個很喜歡打游戲的室友,以前是開著一個燈的,后來整個樓層統一關燈。
周六這天,他發現其他寢室沒有關燈,就抱怨起來。我直接回過去,你管別人干嘛,按時關燈。然后他又說了一句什么我忘了,我懟過去,就你不希望關燈。
條件反射呀,這樣逞口舌之快,并不能解決問題,他心里不舒服了,也就越發和你對著來。
應該怎么處理呢:好好談談這件事,當他抱怨別人沒關燈時,語氣好一些說,誒,你早一點休息不好嗎,最近不是聽你唉聲嘆氣,今天又沒有學習,早睡早起,行動起來呀。
這樣子就會讓人聽著舒服很多。
我的目的應該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和他爭一個什么。當然,應該馬上忘記這件事,然后明天關燈的時候和談談。
一個強大的人是沒有情緒的,也許他們會表現的有聲有色,像極了敢愛敢恨,但是內心一定是平靜的,不往心里去。
斷舍離,放下情緒,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真的太重要啦。
3﹄
自律~推遲滿足感
推遲滿足感這個詞是我在《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里看到的。之前聽過一句話,成長是逆向的。我們都喜歡輕松,簡單,舒服,沒有人喜歡早起,鍛煉,困難。
而簡單,舒適帶給一個人的滿足感是極低的,成長也很小。要想成長,就必須逼迫自己做困難的事,推遲滿足,先付出后滿足。
為什么說成年人要自律,因為你沒有理由不去面對這個世界了。你要去自己養活自己,你要自己解決問題,在社會上打拼。
沒有自律是做不到的。每一個成功的人,他們身上都有著共同的特性:超強的執行力。遇到問題,馬上去解決問題,這種心智模式是我們應該有的。
前天老梅發的一個夜聽電臺,我覺得很接地氣。內容講的是 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個事情:學生們遇到不會的題目問他,說,老師我這題不會,可以跳過嗎?他就很奇怪,現在的學生怎么不去想解決問題,而是跳過。我很受啟發,因為這樣的現象在我讀中學時就是這樣。
這樣一個很小的習慣,在你成年后,可能有很大的影響,可能你會習慣,遇到問題跳過,你做事會放不開,不敢去做,因為你不相信自己能去解決問題,專挑簡單的做。
成年后去培養解決問題的心智模式,前提就是要自律。一定一定要能約束自己,多逼自己。
身邊有這樣一種現象:剛開始的時候目標很高,也信心十足,到后面,發現自己準備的不是太好,從而放低要求,但是,發現放低要求后,自己還是沒有信心,還是覺得不行。
我想說,選擇的高低固然與能力有一定關系,但是如果你是因為沒有去做,而沒有信心,你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一味降低要求,是沒有用的。
你依舊沒有信心,因為你根本沒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