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視角,也稱萬能視角。其中一個表現為,在第一人稱中大量出現第三人稱心理活動描寫,來描寫“我”之外人的心理活動,好像萬能的上帝無所不知。
一篇小說,如果是以第一人稱來描寫,是看不到/聽不到/想不到很多東西的;例如沒進去過的隔壁房間有什么,你的對手心里在想什么。但是如果用上帝視角,即類似于從空中俯瞰大地般,可以窺視到各個角落和無所不在,那么就沒有你不知道。電影電視等也都有用上帝視角。
很多小說/電影都用了上帝視角,可是叫我舉例,我卻一個也想不起來了……(這是種什么?。<僭O我在描寫一個電影院里的場景吧,如果我使用了上帝視角,那我能看到電影院里每個人的各種細節,知道每個人心里在想什么;例如A在想這部電影的女主角身材真火辣,B在想這家影院的爆米花太難吃,C在想等會兒看完電影要帶女朋友去哪里散步……
用上帝視角,你能超脫出平時的眼界,從比較宏觀和全面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我在策劃執行一場落地活動,用上帝視角,我能更好地從整體來規劃活動流程,從各個角度(主辦方、協辦方、合作方、嘉賓、觀眾……)來思考,讓流程更完善和流暢。
可是,要用上帝視角來寫小說、拍電影或運用在工作中,卻不那么容易。你得站在更高的角度來觀察,更深入和更全面地思考。知易行難。
我們可以嘗試著刻意訓練自己用上帝視角來看問題,首先從看小說/影視劇開始,看看作家/導演/編劇是如何使用和展現上帝視角的;然后再模仿;接著再復盤,看看自己哪里做得不對/不好,接著修正。反復如此,方有可能掌握上帝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