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于喧囂的孤獨》是20世紀捷克最偉大的作家博胡米爾·赫拉巴爾最重要的代表作。這本書他醞釀了二十年,于1972年5月動筆,1976年7月完稿,四年時間完成了作者認為最好的一本書。
就像他說:“我為它而活著,并為寫它推遲了我的死亡。”那么,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小說的主人公漢嘉是一個在廢紙回收站工作了三十五年的打包工。這三十五年里,他都生活在身處散發惡臭的地下室,和成堆的蒼蠅、成群的老鼠,以及成山成堆的書籍作伴......
他用壓力機碾碎各種書籍,比如,歌德、席勒、尼采的書籍,然后看著它們被運走,經過強酸強堿之后又再次成為書籍回到回收站,繼續被他碾碎,如此往復,可以說,他的生活完全是神話。
01.
小說通篇是漢嘉的獨白和各種不連貫的講述、回憶和想象。然而,他一邊滿懷深情又悲傷的講述自己的故事,一邊又和書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工作本身是枯燥的,但他懂得苦中作樂,每天處理成堆被遺棄的書,他會在包的外面貼上被扔掉的名畫,并在每個包里放一本他仔細閱讀過的書,就像漢嘉在書中所言:“必須讓每個包帶著我的個性,我的花押。”
不僅如此,為了讓每個包都具有特色,他每天都要留下來多干兩個小時活,因為這是屬于他的Love Story。
漢嘉的生活,誠如尼采所言:“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對于那些將書籍印刷出來的人來說,他才是書籍的真正擁有者,即便書籍不能常伴左右,但他早已將一切思想記載在自己的腦海中,這比隨身攜帶書來得更為美好。
而我們在感受漢嘉巨大的孤獨與幸福滿滿的同時,也透過漢嘉對書籍的無比珍視,體會作者對于破壞人類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的強烈斥責。
漢嘉見證了無數珍貴書籍的悲慘命運,只是最后他所珍視的工作卻被工人和新機器所取代,絕望中他躺進了壓力機,選擇和書籍共作命運,完成自我救贖。
譯者劉星燦說:《過于喧囂的孤獨》你即使讀過數遍,雖然很受震動,使你久久不能平靜,有些畫面、有些思想反復在你腦子里回響,可你怎么也記不住,理不清它的前后次序。
02.
茨岡小姑娘,是漢嘉青年時代的情人。有一次,漢嘉從小飯館出來,她就緊緊跟上漢嘉,此后一段日子,她都和漢嘉一起吃飯一起睡覺,她做的晚飯永遠是土豆燉馬肉香腸,每晚她都坐在爐火旁,添加火柴,夜里,她和漢嘉就靜靜地、一言不發的躺在床上,他們一無所求,只希望永遠這樣生活下去。
在漢嘉看來,茨岡小姑娘就像孩子一樣,淳樸得猶如一塊未經雕琢的木料,她除了點爐子,給爐火添木柴,做土豆燉馬肉香腸,秋天放放風箏外,其它別無所求,可這樣一位單純的小女孩有天卻突然不見了。
漢嘉后來才得知,她被抓進了集中營,燒死在了焚尸爐中。漢嘉深感無力,他的地下室里還堆滿了納粹的出版物,他憤怒地將所有的書籍都扔進了壓力機,以此來寄托自己對茨岡小姑娘的思念。
漢嘉放不下茨岡小姑娘,可他又有什么辦法呢?在漢嘉看來,自己同那些殘害茨岡小姑娘的人相同卻又不同。
相同之處在于,他碾碎書籍的同時,也使得數以百計的耗子喪了命,那些小動物也是一無所求,只是在骯臟的地下室啃點書本,在廢紙堆里做個窩,繁衍后代。
可漢嘉卻親手斷送了他們的命運,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殘忍。而不同之處正如漢嘉所說:“天道不仁慈,但也許有什么東西比這天道更為可貴,那就是同情和愛。”
面對生活的無奈與不幸,漢嘉別無選擇,他能做的,就是抱著一顆善良、敬畏的心去生活,盡管自己無力改變殘酷的周遭環境,但他那顆善良、敬畏生活的心讓他懂得自我救贖,從過去的生活中解脫出來,從而更好地生活。
漢嘉一邊碾碎書籍,一邊嘬糖果似的嘬著書中那些美麗的詞句,那些詞句就像酒精一樣溶解在自己的身體里,他對書籍的熱愛,遠不在于占有書本,而是將書中的思想留存在自己的腦海里。這是他此時此刻對自己生活的救贖。
03.
村上春樹說過:“寫作者的身體里是有毒素的,那些讓讀者感動的故事,在寫出來之前,所有的情緒都由寫作者分解和承受。”漢嘉對書籍的敬畏,正是赫拉巴爾親身經歷。
此時的赫拉巴爾想死,但他想不能就這樣死去,要活,也不能就這樣窩囊的活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寫,這也是后來他寫出了《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過于喧囂的孤獨》、自傳體等優秀作品的一大背景。
《過于喧囂的孤獨》整本書基本上是漢嘉的獨白,當然,獨自一人生活,除了書籍,就是和自己對話,這正是孤獨的魅力所在,不斷自省,以達成自我救贖。
作者赫拉巴爾,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和悲觀的樂觀主義者”,他借由漢嘉似乎碾碎的是作者自己的書籍,而漢嘉這個“軟心腸”的屠夫,正是附上了作者的靈魂,使得作者能與自己達成和解,完成人生的自我救贖。
作為一個沒有書就無法生活的漢嘉,因為新型機器的到來,也因為對漢嘉不滿的主任卻叫漢嘉去捆白紙。對于每天要靠文字獲得物質和精神支撐的漢嘉來說,這無疑是晴天霹靂。
捆白紙,意味著漢嘉無法讀書,這對他來說生活就失去了方向。漫無目的活著,如同行尸走肉,那他寧愿去死。漢嘉身不由己地被裹進時代洪流,無處可逃。
最后他說服自己,和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甚至是與自己和解的方式將自己打進成了廢紙包,乘著書籍飛升天堂。這正如作者在書中所預言的那樣:我們猶如橄欖,惟有被粉碎時,才釋放出精華。
巜過于喧囂的孤獨》讓我們看到漢嘉一生與孤獨為伍,和書作伴,最后完成自我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