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是只存在于重慶的一個名詞,是重慶人對于本地面條口味的一個總稱,所以它沒有特定的配方和味道。
一只小小的土碗,或者一只絕不起眼的搪瓷缸子,一只手便能抓扯出的面條,幾莖青菜,三兩分鐘煮畢,五六分鐘下肚,小面之小,莫過如此。它是比較簡單、方便的食品,有鍋、灶、海椒、花椒、藤藤菜等,就可以做了,很方便謀生,所以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重慶小面的麻辣口味、街邊吃法、大碗土碗盛放等,都很體現重慶人風風火火的性格。重慶有首歌里這樣唱:“從小喝嘉陵江水長大的我們,不喜歡漢堡西餐只愛吃小面。”
我記得剛離開重慶上大學的時候,非常想念家鄉的小面,于是逢人便問這里有沒有小面館。但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小面到底是什么?不加牛肉的牛肉面?不加肥腸的肥腸面?什么都沒有的面條?那還能吃?我輕蔑一笑,哼,不只能吃,還比你這里的所有好吃的都美味!這是一種油然而生的舌尖上的優越感啊,可惜優越之后仍然是味覺得不到滿足的惆悵!
小面的佐料有:油、紅油、花椒油、醬油、醋、蔥、姜汁、蒜泥、芝麻、黃豆、花生醬、花椒面、胡椒面、味精等等十多種,在面放入碗內之前,加入雞湯將所有佐料沖開后,才將煮熟的面條挑入碗中食用。以致于民間有“寬湯窄面”之說法,意思是面少佐料多。這少則十幾種,多則二十幾種的調料,以不同的配比放進碗里,還未挑面,便已經將碗淹沒了一小半,所以有人說,重慶小面,吃的就是佐料。
記得我小的時候吃面吃米粉都不喜歡喝湯,現在看來那是多么愚蠢的吃法呀,難怪那時候無論是我媽媽還是我奶奶都非常不能理解我的吃法,甚至是要逼我喝湯!其實當時我最常用的辦法就是趁人不注意偷偷倒掉,這個秘密他們至今也不知道,就算是一種小面之于我的特殊情懷吧。現在有時候在家也會下小面來吃,但是調料總是不對,想想也真是遺憾。
重慶小面店的分布廣,每條街、每條巷,每棟樓的附近都有小面館或小面攤。大多數重慶人把小面當早餐。一般來說,越是小,越是不起眼的小攤,味道越是好。
每家小面館都有屬于自己的小面味道,重慶小面的佐料幾乎沒有什么秘密武器,都是市場上隨處可得的普通佐料,但就是這些普通佐料,卻被每家面館調制出了自己的味道,這也就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偏愛的小面館的原因。
離開重慶之后我致力于尋找我想像中那最完美的小面館,但是每次都被“正宗”兩個字忽悠得暈頭轉向。所有移植的美食都具有強烈的被植入地的特色,火鍋的調料多樣化就是火鍋走向全國的一個結果,而小面的不純粹也是它走向全國的必然結果。不管哪里的小面,店家不往里加點什么就是覺得不對勁一樣,本來味道已經很棒了,但是店主卻硬要在小面里面創新性的加點肉片、加點雞蛋,讓我實在無語,就不能讓小面安安靜靜的做一碗美小面嗎!!
索性因為物流的極端發達,味道已經相差無幾了,我非常欣慰。我希望有一天能擁有一家自己的小面館,盡量不做任何改變的重慶小面,讓真正熱愛美食、愛好者一口的人吃到最純粹的小面就是我的情懷。
我的面,只做給懂的人吃!
一碗小面,它的麻辣鮮香里,攪拌著一座城市的生活滋味。它的熱氣蒸騰里,上演著無數重慶人跌宕起伏的一生,這碗讓那么多重慶人迷戀的面條,演繹著這座城市中普通人的故事和造化,死而復生與東山再起。
前面有個彎彎那里有個攤攤
作料裝滿罐罐分量只有嘎嘎
老板是個擺擺瘦得象根簽簽
穿得象個棒棒收錢不梭邊邊
Yo yo yo 嘿,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