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胡能有定?寧不我顧。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寧不我報。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報我不述。
【詞釋】
居、諸:語助詞,無義。
照臨:照耀。
下土:大地。
乃:竟然。
逝:在《說文解字》里的意思是“往也”,過往,漸行漸遠。
古:通“故”,以前,從前。
胡:何,怎么。《毛詩》:“胡,何;定,止也”。
定:停止。
寧:為何。
我顧:顧我。顧:顧及。
冒:覆蓋。
報:回報。
出自東方:日月的光芒從東方而出,照耀萬物。
德音:美好的話語。朱熹在《詩集傳》里解釋說:“德音,美其辭。無良,丑其實也”。
無良:華而不實。
俾(bǐ):使。
父兮母兮:呼喚父母。
畜我不卒:為什么你們不能養(yǎng)我到老呢?畜:養(yǎng)。卒:最后。《毛詩鄭箋》里解釋說“畜”為“養(yǎng)”之意,“卒”為“終”之意。
【譯文】
太陽啊月亮啊,用你們的光輝照耀著大地。天底下怎么能有這樣的人,不能待我如當初。這樣的日子何時才能到頭?難道他不再憐惜我?
太陽啊月亮啊,大地承受著你們的光輝。天底下怎么能有種人,不再與我相親相愛。這種日子何時才能到頭啊?難道他真的不能回心轉(zhuǎn)意?
太陽啊月亮啊,你們的光輝出自東方。天底下竟有這種人,三心二意品行不端。這種日子什么時候才能熬到頭?這種人早該忘懷。
太陽啊月亮啊,燦爛的光輝來自東方。父親啊母親啊,為什么不讓我陪伴你們終老?竟要將我嫁給這個人。這種日子何時才是頭啊?我不能不向你們抱怨我的不幸。
品讀[國風?邶風?日月]
* 政治婚姻背后的凄涼和冷落。
* 后宮冷暴力下的悲天憫地和幻想期望。
* 呼天不應,呼父母。
日月照臨下土,赫然光明,無有障蔽,傷己之不見照察也。”——【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
【大白話】
日月的光芒,赫然光明,照耀萬物而無所遮蔽,詩歌主人公在這里用日月比喻來說明自己沒有得到公平的關(guān)心和重視。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大白話】
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一訴不已,乃再訴之;再訴不已,更三訴之;三訴不聽,則惟有自呼父母而嘆其生我之不辰。蓋情極則呼天,疾痛則呼父母,如舜之號泣于旻(mín)天、于父母耳,此怨極也。” ——【清】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
【大白話】
這首詩里前三段,詩歌的主人公一連三次向天、向日月哀嘆,但卻得不到任何的回音,所以只能悲傷的去呼喊自己的父母,抱怨他們沒有把我生在一個好時候,出生在這樣的貴族家庭,為了政治聯(lián)姻而遠嫁他國,人的感情到了極致就會向天空呼喊嘆息,但是心痛到了極致則會想到自己最親愛的父母,最親近的人。就如同舜在田野里向蒼天哭號,哭喊父母那樣。
“舜之號泣于旻(mín)天、于父母。”——【戰(zhàn)國】《孟子》
【大白話】
舜經(jīng)常回到田野里,呼天而哭泣,哭喊父母。
【掃盲貼】
舜是“五帝之一”,堯?qū)⒆约旱牡畚欢U讓給了舜,因為舜是一位賢德之人,還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舜。但是舜作為一個兒子,在家中的命運頗苦,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親又娶了一個女子,生了個兒子,父親、繼母和弟弟三人天天就想著怎么害死舜,怎么置他于死地。《史記》中記載,舜的父親讓他到房頂上修補屋頂,然后就在下面放火要燒死他,舜拿了一個斗笠,跳下來才逃過一劫;舜的父親又讓舜去挖井,舜在井底的時候,他父親就在上面往井里扔大石頭,想要砸死他,還好舜聰明,從井邊上挖了一個通道,才得以逃命。所以舜才會去田野里哭嚎:“即便我是一國之主,什么都有了,但是我仍然得不到父母的愛啊,這種憂愁是即便我擁有天下也無法消除的。”
衛(wèi)莊姜
【掃盲貼】
莊姜是春秋時齊國的公主,姜是齊國皇族的姓,因為嫁給了衛(wèi)國國君衛(wèi)莊公,人稱莊姜。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里的一位美人,出身貴族,侯門之女,且美麗非凡。 莊姜因為出身高貴,嫁得也是國君,所以她出嫁時很是風光,但由于婚后無子,遭到冷落,生活并不快樂。衛(wèi)莊公后來娶了陳國之女厲姒,再娶了厲姒的妹妹戴媯。衛(wèi)莊公脾氣暴戾,對莊姜非常冷漠。美麗的莊姜在每一個漫漫的長夜里,孤燈長伴,寒冷深宮,無人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