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
請連續7天,每天選擇一個可以運用提問的話題,用ORID進行對話
1、記錄下一問一答的過程;
2、每次問答后,挑選出1-2兩個對話中的關鍵問題;
3、寫出本次對話的體會。
話題參照
1、和家人溝通買房、結婚、孩子上學、跳槽等等人生大事。
2、與他人的一次不愉快經歷,期待能進行調整兩人的關系。
3、探尋自己期待的生活方式,比如與家人的關系、對自己的關愛。
4、工作中各種需要更多理清前因后果的。
5、活躍一次集會的氛圍,比如老同學好久不見,比如一幫閨蜜們更深入的了解彼此
……
作業格式
「主 題」
「理性目的」
「體驗目的」
「客觀層面問題」
「反應層面問題」
「詮釋層面問題」
「決定層面問題」
關鍵問題
體會
「練習提交方式」
1、在簡書上編輯,并投稿到「提問力訓練」專欄中
2、文件命名規則:姓名(可為網名)+提問力訓練II No.1 ,按天數依次累加到提問力訓練II No.7
3、投稿后,請在小程序中打卡,然后截圖發到微信群里。
>ORID定義 《學問ORID》P19
焦點討論法運用四個層次的問題
1.客觀性層次( The Obiective Level)──這個層次的問題問的是事實和外在的現實情況。
2.反映性層次( The Reflective Level)──這個層次的問題喚起對于客觀數據立即出現的反應和內在的響應,有時候呈現為情結、感覺、隱藏的形象,以及客觀事實所帶來的聯想。每當我們遇到外在的現實情況(數據/客觀事物)時,我們就會體會到內在的反應。
3.詮釋性層次( The Interpretive Level)──這個層次的問題尋找的是意義、價值、重要性及含義。
4.決定性層次( The Decisional Level)──這個層次的問題想要找出決議,讓對話畫下句點,促使團體對未來下定決心。
較為客觀和與印象相關的問題最先提出。這些問題基本上在問:“資料是什么?”接下來,反映性問題喚起個人的反應、內在的響應、感覺或聯想。詮釋性問題鼓勵大家挖握得更深入,尋找洞見、學習、意義的模式。決定性問題則是喚起“所以呢?”的回應,讓大家找出隱含的影響、決策以及下一步要怎么做。
> 《學問ORID》 P42
2.寫下討論的意向
許多有潛力獲得豐富成果的討論到最后一無所獲,其原因是這些討論像少了舵的船只,毫無目標地在原地打轉。如果將引導者比喻為一位舵手,討論的意向就是舵。好的討論需要同時有好的引導者和聚焦的意向。思考意向時,從兩個方面寫下目標會很有幫助。
(1)理性目標:討論之后所得到的實際成果。例如,討論的理性目標可能是澄清某種誤解、解決工作日程上的沖突或梳理出上一個年度工作中的學習。
(2)體驗目的:引導者所期望的這個討論過程對團體內在的影響。例如,引導者可能希望團隊對某個項目重新建立自信,治愈過去的傷痛,或者重新開啟溝通的大門。
引導者必須謹慎思考這些目標并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