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九零后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回想過去十幾年所受到的教育,你覺得真的適合我們嗎?會更好的促進我們的發展嗎?
講真,小時候我是個十足的乖孩子。認真上課,和同學和睦相處,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如果一直這樣乖下去,現在說不定我也是個學霸?慢慢長大,自主意識增強,好像老師說的不一定都對,父母的話有時候也不愿意聽從,就連朋友,也不肯保持理想般的美好。
我相信很多同齡人都是這樣,從穿衣服到興趣班,從交朋友到選擇專業,都不能自己做主。父母永遠都會說:小孩子懂什么,這都是為你好。然而,自己的人生無法靠自己去主宰,這樣真的好嗎?自己的人生,總要自己去跌跌撞撞的經歷才好。
我們是父母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興趣和感受需要被尊重,也應該有一定的自主權,讓我們去發展自己的個性。這樣才不至于泯然眾人矣,絲毫沒有個人特色。對于交朋友,父母可以適時給一些指導,但最好不要過于干涉,甚至是替我們去選擇。其實,每個朋友都有他們的優點,學習的好與不好,并不能代表一切。而且,成年人不是什么朋友都要有嗎?不是總是說朋友多了好辦事么?
進入青春期后,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抗拒父母不論在什么時候,都管著自己,約束著自己,完全不尊重自己這個年輕而敏感的小小人格。自己收藏珍重的物件被隨意丟掉,問起的時候只得到理所當然的唾棄;日記本藏來藏去也還是會被翻出來,竭力掩藏的心事就直接暴露在他們紛雜的眼光下;曾經做過的糗事,父母逢人便要拿出來說一說,眾人取笑一次是萬萬不夠的。維護一下我們的自尊心有多難呢?
以前曾經聽過一個說法,父母不和的家庭,總會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對于這句話,我很贊同。因為無論是父母吵架,還是父母和長輩不和睦,對我來講都是心中的狂風驟雨,但苦于自己年齡尚小,無能為力,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立志長大后,一定要如何如何,才能稍稍安撫下自己。長大后,家里的氛圍比小時候好了很多,但是仍然不如我的很多朋友。我認為,積極愉悅的家庭氛圍,就像充足的陽光和水分,父母的關系就是我們呼吸的空氣。小孩子稚嫩的心靈需要去呵護,惡劣的天氣不僅妨礙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嚴重的還會留下心理陰影。我想,構筑一個幸??鞓返募彝?,是每個成員的重任。
同時,父母應該做孩子的榜樣。在學校里,老師剛講了要禮貌,可要是回家就聽到父母爆粗口,到底哪邊對呢?課堂上剛受了公德教育,爸媽就亂扔垃圾,那這又是誰有問題?社會的進步,提升了新一代的道德和修養水準,父母長輩的很多行為,如今來看都是不對的。孩子會潛移默化的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我們也應該做好自己,先不說為下一代,也為身邊的人做做榜樣吧。
小的時候,我總是希望我的父母能像其他孩子的家長一樣送我上學或者是周末帶我去玩,然而這樣的機會并不多。大人們有自己的圈子和娛樂方式,就如同我的家鄉,大人們若是得了空,歷來都是聚在一起打麻將的,更加沒時間管孩子了,一邊玩去不妨礙他們就好了,等到年紀大了,又總是抱怨兒女遠行,一年見不到幾次。如今我的很多同學已經結婚生子,在我看來,多陪陪孩子,看著他們一天天變化和成長,是多么美妙的事啊,等孩子長成少年少女,有了自己的心事,去讀了大學,參加了工作,這樣的機會就很難得了,不如從小的時候就開始陪伴。
一生很短,總有許多憾事,兒女與父母的抱怨,到頭來也會變成珍惜。我會努力工作,也會在假期回去看望父母,不好的事情已經沉淀下去,就當他們是孩子,而我是大人。并且,許過很多次宏愿,我會好好教育我的子女。
我是九零后,我二十多年的人生才剛剛步入正軌,你呢?
作者:慕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