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春賢,來自美麗的海濱城市廣東汕頭。艾艾貼經銷商,用心交朋友,用愛做微商。傳播中醫艾灸文化,讓艾灸溫暖生命,幸福健康千萬家!
? ? 我家是住最頂層,有個大陽臺。在陽臺上養一些鴿子,種一些花和菜,空氣相對清新,最主要是陽光充足,可以曬被子,曬衣服等。
? ? 我自己平時也喜歡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在陽臺上曬下太陽,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
? ? 古代養生家在長期的養生實踐中已經直觀地感受到了日光具有保健作用.
? 古語云:"唏以朝陽","呼吸太陽",更有"日月之華救老殘"的說法.
? 宋代時就有人發明了與現代日光浴相類似的所謂"采日精法".
"采日精法":
此法要求人們早起面向太陽,雙目微開,僅露一線,調勻呼吸,仰頭將日光吸入腹內,如此便可長生久視.
生活中常見到有些人,不論天氣冷熱都會手腳冰涼,在中醫看來,這其實是人體陽氣虛弱或氣血不足的表現。針對手腳冰涼,調理方法很簡單,平時曬曬太陽就能達到保健的目的。
?曬頭頂:補陽氣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也就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于頭部。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過兩耳直上連線中點),是百脈所會之處。曬太陽時,一定要讓陽光曬過頭頂,而且最好能曬到正午的陽光,也就是上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在午飯后,不妨走到室外,讓陽光灑滿頭頂,可以通暢百脈、調補陽氣。
曬后背:調氣血
人體腹為陰,背為陽。人體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布有五臟六腑的背腧穴)均分布在后背。曬這些穴位能起到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陽氣就好比人體的衛士,人體陽氣充足,就可以抵御一切外邪入侵,身強體健。讓陽光直射背部,只需不多時,就會感覺全身暖暖的,很舒服。背部的諸多穴位經絡,尤其是最重要的督脈(位于后背正中線上),也能受到陽光的濡養,使通體調暢。此外,中醫講“背為陽,心肺主之”,經常曬曬后背,還有強壯心肺的功能。
曬腿腳:祛寒氣
俗話說:“寒從足下起”。陽虛體質的人一年到頭腿腳都是冷冰冰的。這種情況最應該曬曬腿腳。陽光可以帶走腿腳的寒氣,還能加速鈣質吸收,幫助預防骨質疏松。春夏時給腿腳曬足陽光,可以儲存能量,到冬天幫助抵御寒冷,護衛正氣。此外,小腿的足三里穴(位于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平時經常按揉或針灸可以強壯身體、調理脾胃。讓足三里穴接受陽光沐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曬手心:促睡眠
? ? ? 曬太陽時,有一個地方可能很少顧及,那就是我們的手心。而手心恰恰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 勞宮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勞宮穴為心包經腧穴,五行屬火,按揉此穴位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在和煦的陽光下,我們不妨把雙手攤開,手心朝向太陽,讓陽光照進勞宮穴,可以釋放壓力,舒緩疲勞,促進睡眠,還有強心益氣的作用。
? ? ? 上午十點到下午兩三點太陽最好。其中,上午十點到十一點曬太陽最好,此時空氣比較好,紫外線偏低,使人感到溫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老年人在這段時間曬太陽還可增強抗病能力。一般腎虛者更重,應補陽氣,而許多人不知陽氣何來?就去大吃大喝。其實呢,陽字從日。太陽才是陽氣之來源,補陽者應從此入手。那怎么補?有人直接去曬太陽。這不對的。人背部為陽脈,也就是督脈。正胸部是陰脈,也就是任脈。你用胸去曬陽,是不相應的。在古書中,記載有“負日之喧”,什么意思呢?就是曬后背。后背是陽脈——督脈,督者,督導一身陽氣運行也,由此得名。古代醫書有“冬日曬后背,勝過吃補藥”。但是,曬后背也要有講究,如果在陰天,那是日無光明,無光則陽氣不足,陽中帶陰,則不可去曬。要選日有光之時,一般要在午時為佳,午在地支中為火,此時日最明,光最陽,故古人定午時為火。覺得后背暖融融時,就可以了。但是,神仙也怕腦后風,曬之時,應保護好脖子帶一圍巾。
如果春賢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轉載!
我叫章春賢,傳播中醫養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