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讀書幾年,與大家分享一下走過的路,回想一下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初冬,和舍友一起爬了驪山。
這是上山的時候,陽光很好,陽光絲絲縷縷穿過樹杈,道上沒有熱門景點的喧囂。
都說北方霧霾滿天,天氣好的時候,天空還是很藍的,但是晚上星星幾乎沒有,天上閃爍的一般都是飛機,不管晝夜,總是可以看到飛機。
剛開始爬驪山的時候,坡都不是很陡,但最后一段到烽火臺的階梯特別陡,一段路上休息了很多次,到達的時候,隨意地拍了這張照片(羞愧臉),一種“到此一游”的心情。如果想省力,可以在最后一段路的入口騎馬,但馬的味道有點重,而且會錯過一些景點,比如說老母殿之類,本來拍了一張遠眺老母殿的照片,可惜清理電腦的時候,不小心清理掉了。
這是下山時的照片,明顯北方的樹與眾不同,有些樹上有特別大的烏鴉窩,期間還遇到了一個寺廟,有一種“訪隱者不遇”的感覺,寺廟邊上的樹上烏鴉窩特別多。
當時,突然想到了《觀音山》的那座廟。看《觀音山》,就有人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觀音山。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會有人說每個人心中有一個少年和猛虎。說到底,這些的本質都是人性罷了。
某一天,突然想去香積寺走走。
香積寺植物多,很幽靜,又一個少人的景點。
傳說中的香積塔,有不少壽帶鳥在周圍。
塔前面的幾盆植物,下面是祈禱的人。從某種程度看,所謂求香拜佛,就是去最沒有欲望的地方希冀神靈實現自己的欲望。
香積寺內的碑林,當然西安還有一個比這更有名的碑林,記得當時有一個碑上刻寫著“不忘初心”,當時想著我可不欣賞這句話,我連自己的初心是什么都不知道,當后來有些迷茫的時候,卻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初心就是自己當初的原則和信念,但慢慢就忘了。當朋友用以前我說過的話來開導我的時候,覺得真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有些信念是不可以丟的。
學校的社團去參加漢陽陵關于漢服的活動,聽到消息,不是社員的我也跟著去了。
上午的時候,天氣不是很好,特別冷,心疼那些穿著單薄漢服,冒雨來參加活動的同袍們。活動主要包括漢舞表演、舞獅、重現漢武帝年少時被冊封為太子的場景、游銀杏林等。上圖是雨中的漢陽陵。
活動結束后,天卻放晴了。為了跟上大部隊的步伐,要以最快的速度游覽漢陽陵。
路的兩邊都是玫瑰叢,沒到花期,沒能看到盛況。
銀杏還沒有足夠黃,沒看到滿地金黃,但這樣也挺美的。父親喜歡種花。偶爾弄弄嫁接。回家后,就跟父親可不可以種銀杏樹。父親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反問我知不知道銀杏樹的別稱,我說不知道。他說:“銀杏樹又叫爺孫樹,爺爺輩的人種下了,孫子輩的人才有可能吃上果實。”談到時間,總有些傷感。
漢陽陵有兩個展館,這是其中一個。在進去這個展館之前,需要在鞋上套上鞋套,安檢進入。里面都是墓坑,為了保護,整個展館都只有少量昏黃的燈光。剛開始踩在玻璃上,下面是幾米深的墓坑,走下樓梯后,身旁都是墓坑。
這是另外一個展館,這幅景象偶爾也能在一些紀錄片里看到。
有一次看陳寶國版《漢武大帝》時,聽到漢景帝說陵墓建造的事情時,起先心里覺得“哈,我都去過你的陵墓了,你還在這里談建造你的陵墓”,但這不就是時間嗎?
清明節,一個人去了小雁塔。正是春游好時節,天氣好,花開了,人一般多。看小雁塔時,可以去一下西安博物館,就在小雁塔邊上,展覽的玉石瓦當佛像都非常精美。本來都可以給大家展示一下,但照片被愚蠢的我清理掉了。在小雁塔,能得到完全的平靜。上圖是路人,我只是想好好仰視一下偉大的它。
小雁塔流傳“晨鐘暮鼓”,但現在游客想撞鐘就撞鐘。本來后悔沒有早上去聽晨鐘,感受能撞進心中的鐘聲,現在表面似乎也沒錯過什么,但終究是錯過了一些東西的。
說到底終究是時間作的祟,能留下的有多少?但縱使時間猖狂,總有人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