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是一部日本十年前拍攝(倭國本土2008年上映)的電影。
配樂與風光、布景相得益彰,包括風景在內,劇中情節對白,都是日常極為常見的,還是些家常瑣事。本可停下來繼續慢慢品評,無奈夜深人靜,未準備立即再看第二遍,淺嘗則止的聊聊吧。
步履之所以不停,權因慢了半拍。“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么一點來不及”。
劇中人每年不在逢年過節聚會,而是在長子祭日那天,全家人聚集在一起。不自覺的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時光,童年印象中的聚會是頗多的,過年、中秋、各種喜宴、壽宴以及當地節日,甚至插秧、打稻谷、搭房子、蓋瓦片的時候……,一大家一大家的人,都和樂融融的聚在一塊,總能找到各種樂趣。那時候,大家的距離都不遠,大人們都不顯得太忙。
現如今,要所有家人踏踏實實的聚一聚,卻是相當困難的了。一則,年輕者長年奔波在外,無暇顧及家事。每每聚會,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再則,距離變得遠了,無論是物理距離還是心理距離,都隨著時間越拉越遠;三則,孩子們多了、成家的多了,家中老者一旦仙游,也只有每年掃墓祭祖方能會上一會。
興許你會認為,這純粹就是一種形式罷。事實上,家族聚會并非追求簡單的儀式感,好比電影里,老奶奶每年祭日都要邀請那個被救男孩前來一樣,看似無關緊要,卻是情感依托的必須。平日里,我也總想著能否步履不停的補上這拉下的半拍,進而讓人生更加完滿一些。
可惜事與愿違,眾人返鄉的時節,常常都沒有我。想來,我是早已慢了無數樂章,而不止半拍那么簡單了。這大半輩子時間里的三分之一,看到的幾乎都是他人按下快進鍵的人生,其中竟也包括父母妻兒。有時候真希望自己被定格在某個時間點,卻總能在整理硬盤的時候,被幾年前自己的照片出賣。
那么,問題來了,大家是否會覺得我有點不可理喻?就像影片中當時男主無法理解母親為什么要給長兄墓碑澆水一樣,而最后男主依舊延續了母親特別的做法。
《步履不停》,事實上也是一種傳承。你無法超前,至始至終只能跟隨其后,直到下一個事件發生,方能決定如何去做,于是,看起來有點像跟慢了節奏。這大概也是年輕人與年長者生活態度迥然不同的原因之一,然而最后都是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