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英國營養指南鬧出了更大的爭議,甚至導致爭議雙方中一方的四名營養專家憤然離職,跑到了對方陣營!
前陣子,美利堅膳食指南因為接觸膽固醇攝入限制、每天3~5杯美式清咖等爭議性建議以及指南背后的利益內幕廣受議論。殊不知,在大西洋彼岸的大不列顛營養指南鬧出了更大的爭議,甚至導致爭議雙方中一方的四名營養專家憤然離職,跑到了對方陣營!
是怎樣的風波使得“紳士之國”的學者毅然拍桌,掀翻了與所屬機構的“信任小船”?
故事回顧:一份指責官方扯淡的報告
英國公共衛生部在3月以餐盤的形式發布了英國膳食指南,新指南推薦健康均衡飲食,將含糖飲料及高脂、高鹽及高糖食物從健康平衡飲食餐盤中剔除,還就人們在購物時應如何選擇低脂、低鹽及低糖食物進行說明。
本來英國公共衛生部設想的故事情節頂多是某些研究者對其中一些內容細節上提出異議,在主要的營養學原則上應該不會有異議。但是他們猜到了開頭,沒猜到結尾。
英國獨立機構“英國國家肥胖論壇”和非營利性組織公共衛生合作組織發布了一份報告,指責這份指南對英國民眾有嚴重誤導性,是純粹的扯淡,應該徹底推倒重寫!
報告的主要觀點是:1、吃高脂食物并不會造成肥胖;2、飽和脂肪不會引起心臟疾病,相反全脂飲食會對心臟有保護作用;3、避免食用貼有“低脂”、“低膽固醇”標簽的加工食品;4、最佳的糖攝入量為0;5、避免食用工業植物油;6、吃零食會導致發胖;7、所有醫療、保健專業的課程中應納入有科學論據的營養學知識;8、應該多吃橄欖油、牛油果、堅果,少吃奶酪、冰淇淋、油炸食物。
報告還稱“號召大眾食用低脂食品并未解決英國人肥胖癥的問題,而餐間吃零食才真的會對肥胖癥有影響。”相反,他們呼吁大眾回歸未被加工的飽和脂肪食物,例如魚、肉、乳制品,以及高脂肪含量但健康的牛油果,并稱“食用脂肪并不會讓你肥胖,增加運動量不能減輕因為飲食習慣造成的肥胖,人們應當停止計算卡路里。”公共衛生合作組織的一名心臟病專家顧問認為“提倡低脂食物的飲食指南也許是當今醫療史上最大的謬論,會對公共衛生造成毀滅性的后果。”
英國民眾徹底傻掉了,這種震驚不亞于目睹了雞蛋把石頭砸碎了:這不就是說實行70多年的低脂飲食理念是個徹頭徹尾陰謀?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應該給低脂飲食立碑了。
官方:提倡高脂飲食毫無根據!
針對這份報告,許多英國營養學界專家均力挺官方指南。英國公共衛生部首席營養師Alison Tedstone博士表示“國家肥胖論壇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機構,發布提倡高脂飲食的言論對公眾健康極具危害,食用過量的飽和脂肪會增加膽固醇水平上升的風險,最終引發心臟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并且他補充到和指南參考數千篇參考文獻相比,那篇報告只參考了43篇文獻,其中不乏評論性文章。不僅如此,國家肥胖論壇是一個從食品工業、制藥公司以及醫療機構獲得資金和專業支持的獨立組織,說白了,就是懷疑其余企業間是否有幕后交易。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醫學教授Naveed Sattar表示支持報告“削減零食攝入量”的觀點,然而報告中“吃高脂食物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并幫助減肥”的言論則缺乏理論依據支撐,會對大眾的飲食選擇造成不良后果。
不過,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以及保持正常的體重。某些機構和媒體選擇性地報道研究成果很容易誤導公眾的飲食選擇。
翻船結局:四人辭職,報告并未經過委員會審核
就在圍觀群眾認為這只是一場學術口水仗之時,四大名刊之一《英國醫學雜志》(BMJ)爆出猛料:四名英國國家肥胖論壇委員會成員宣布從該組織中辭職!四人均不是報告作者。
同時,該組織其他委員會成員強調稱他們并未看過或參與編寫這份報告,而報告中的一些觀點與他們相悖,認為報告中的觀點僅僅是作者的觀點,并非組織所有成員的觀點。也就是說該組織認為這篇報告和他們無關,徹底撇清了關系,在該組織的官網上也找不到這篇報告,除了對這篇報告的聲明。
另外,一些學者通過調查這篇報告的作者后發現,這是一群以自我為中心,多次在健康媒體中表達自己觀點的人,他們自己沒有進行過相關研究,也并不代表任何認可的組織。報告只選擇對觀點有利的文獻,而且這些文獻的可靠性很低,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篇報告是有多少不靠譜。
報告主要作者之一,她在博客中聲稱自己每句話都有足夠的證據,而且只為自己工作,今年3月剛獲得博士學位
為什么營養學研究可靠性較低?
不可否認,營養學研究很多都會引發巨大爭議。上個月,《柳葉刀》雜志刊發了一篇核心觀點為“低鹽飲食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文章,該文章也受到美國醫師協會等專業組織的批評和指責。
為什么營養學研究的可靠性普遍較低?
在醫學的許多領域,隨機對照試驗(RCT)被認為是評定療效的金標準。但是對營養學來講,許多重要問題用RCT方法是不現實的,因為給不同的人群隨機分配不同的食物,讓他們長時間堅持這些飲食習慣,從而判斷特定食物是否會引發特定疾病,這太難實現了。
因此營養學家必須依賴觀察性試驗。這些研究往往會持續數年,追蹤具有特定飲食習慣的大規模人群,定期檢查他們的身體狀況。這類研究可以很有價值——科學家就是通過這類方法了解到吸煙的危害和運動的益處。但是這些研究不像實驗那樣是受控的,因此不夠精確且干擾因素很多。
即使觀察性研究和調研數據的問題已經夠多了,可研究人員還知道,不同的人對同樣的食物有不同的反應。比如吃同樣的饅頭,每個人的血糖升高水平還不一樣。這給營養學研究帶來了另一個混亂因素,使其變得更加困難。
最后一個問題,同樣會增加這個領域的混亂程度,就是經常爭論的幕后經濟利益。目前,營養學研究從政府獲得的經費非常少,為食品企業和行業組織的贊助留下了大量空間。簡單來說,這意味著許多營養學研究都是制造商資助的,有時這些研究會得到可疑的結果。更麻煩的是:營養學領域遠遠落后于醫學領域,還沒有建立起保障措施,確保研究者聲明潛在的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