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段時間都是做校園工具,但是依舊沒有停止對社交產品設計的探索,做一個近期總結。
陌生人社交
1、陌生人的私密社交,匿名性前期是非常重要的。人需要足夠沒有顧忌,才能真實表達自己。
2、雖然線下的見面是加快兩個人關系的最好方式,但會讓一段關系成也快死也快,且能結成的關系的寬度受限。產品如果過快把線上關系導到線下,恐怕也會損害平臺本身的價值。一款陌生人社交的app,其實還是需要去控制網絡online時間在兩個人關系構建中的合理比例。
3、人與人可交集的點非常多,人是最難以被定義的東西,不要試圖用年齡、興趣去匹配,只需要的是創造一個自然的、立體的場景,讓大家可以多樣化的表達出來,同道者能方便嗅到這種氣息。這種說法聽起來很玄學,但是對于社交這種考量對人性的把握的產品設計,的確不像其他領域那樣具有明確的對應規則。
社交產品里社群的設計邏輯
1.社群是什么
作為獨立的個體,我們在社會中是類似于“點”的存在,而將一個一個點連接起來的線,就是社交。由社交的線組成的面,就是社群
2.社群的結構
- 金字塔。這種結構頂層存在一個KOL,有著嚴格的群規,KOL具有很高的群管理權限。(傳統的炒股群?)
- 環形結構。環形結構中人們的角色是不定的,不存在絕對的KOL,但是一個環形結構的群如果需要保持活躍度,依舊需要有活躍的KOL存在。
相較金字塔結構,在環形結構里人和人的位置更為平等,群管理也更為隨意。所以一般微信群更多被用于熟人之間的社交,其交流的內容定位也更多與生活及愛好相關。
微信群設計
基于兩個特點
1.熟人社交。因此。整個過程隨意隨時隨地。
2.場景化建群。都是基于一個具體場景的,例如吃飯打球討論完這件事,這個群就隨著時間湮沒了。
為什么微信群有人數的各種限制
因為對于一個松散組織(也就是環形結構的組織),26-36是一個最佳的組織規模,超過這個規模以后,群內部就會變得混亂。
而現在群最大的上限達到了500人,這可能與微商的接入以及微信營銷有一些關系,但設置成100人以上就不能自主加入可能與“鄧巴數字”有關系。
什么是鄧巴數字呢?
這其實就是“150定律”,這個定律講的是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約為150人。
(鄧巴數字與社交產品的關系待補充)
一個微信群如果運營得不錯且自組織能力強,那么在100人之內也依舊能保持比較高的活躍度,超過這個人數,過多的信息流就會讓群里的人感到混亂且不安全。
流行的社群營銷
1.一個社群能形成的第一前提是每個在社群里的人都認為自己能從中獲利。即社群里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所獲得的價值大于自己的付出。
2.關鍵指標是用戶時間,直接體現社群對成員影響力
3.自動運轉的社群需要滿足如下條件:
- 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或人或資源,比如邏輯思維的羅振宇,還有李笑來,但他們都是大中心,每個小社群也需要一個中心,起碼前期需要一個中心
- 中心要兼顧每個人的利益,要知道誰玩什么,因地制宜的給,沒有目的的社群也能發展,但會很慢
- 留住社群意見領袖,擯棄老鼠屎
- 把社群變成熟人或者輕熟人關系。比如線下活動,見面會等
- 引導社群的發展走向,不加干涉的社群會將意見領袖和真正有資源的人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