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中的第二十四門“簡傲”,與上一門“任誕”,可以說是兄弟篇。簡傲,指高傲,也就是傲慢失禮,主要也是描寫名士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上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特點。
這一門給我的思索比較多,所以特意停步記錄一番。
“簡傲”一共十七則,雖都是講名士們沒有禮貌的故事,但帶給人的感受卻是不一樣的,竊以為,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境界。
一、簡傲,源于驕人
王子猷作桓車騎騎兵參軍。桓問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被赣謫枺骸肮儆袔遵R?”答曰:“不問馬,何由知其數(shù)!”又問:“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譯文】王子猷任車騎將軍桓沖的騎兵參軍。一次桓沖問他:“你在哪個官署辦公?”他回答說:“不知是什么官署,只是時常見到牽馬進來,好像是馬曹。”桓沖又問:“官府里有多少馬?”他回答說:“不過問馬,怎么知道馬的數(shù)目!”桓沖又問:“近來馬死了多少?”他回答說:“活著的還不知道,哪能知道死的!”
王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五子,從上面這個故事來看,他對頂頭上司不愛答理,對所掌管的事務(wù)一問三不知。除了他個性上的玩世不恭,另外也可以看出,當(dāng)時士族階層享受著各種特權(quán),他們常常以尊貴驕人,來表現(xiàn)自己高人一等?!艾樼鹜跏稀保?dāng)時數(shù)一數(shù)二的豪門貴族,其子弟在人前總是自命不凡,輕視別人。
王子猷這樣的人,放在現(xiàn)代,如果與己無關(guān),我們或許還會帶著一定的欣賞,覺得他率真隨性、悠閑自得,但他如果是至親,或同事,在面前晃來晃去地“擺酷”,我們還能保持淡定嗎?
二、簡傲,源于友情
王戎弱冠詣阮籍,時劉公榮在坐,阮謂王曰:“偶有二斗美酒,當(dāng)與君共飲,彼公榮者無預(yù)焉?!倍私挥x酬酢,公榮遂不得一杯;而言語談戲,三人無異?;蛴袉栔?,阮答曰;“勝公榮者,不得不與飲酒;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飲酒;唯公榮可不與飲酒?!?/p>
【譯文】王戎青年時代去拜訪阮籍,這時劉公榮也在座,阮籍對王戎說:“碰巧有兩斗好酒,該和您一起喝,那個公榮不要參加進來。”兩人頻頻舉杯,互相敬酒,劉公榮始終得不到一杯;可是三個人言談耍笑,和平常一樣。有人問阮籍為什么這樣做,阮籍回答說:“勝過公榮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酒;比不上公榮的人,又不可不和他一起喝酒;只有公榮這個人,可以不和他一起喝酒?!?/p>
劉公榮是曹魏名士,時任兗州刺史,王戎還在“弱冠”之年,只能算是他這位刺史的晚輩。試想一下,我和你是好友,但你當(dāng)著我的面,與他人“頻頻舉杯,互相敬酒”,而我“始終得不到一杯”,我不惱羞成怒才怪,很可能從此“老死不相往來”。但劉公榮卻能夠如此淡然處之,其胸懷之開闊,令人敬佩。
再看阮籍解釋此事的一番話,我終于有所理解。阮籍相信劉公榮不會計較,他們之間不需要任何客套。阮籍的“無禮”,劉公榮的淡然,都建立在倆人親密無間的關(guān)系之上。把朋友當(dāng)作我自己,這不是友情的高境界嗎?
三、簡傲,源于傲骨
鐘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鐘要于時賢俊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祿P槌不輟,旁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鐘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p>
【譯文】鐘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認識嵇康;他邀請當(dāng)時一些才德出眾人士一起去尋訪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樹下打鐵,向子期打下手拉風(fēng)箱。嵇康繼續(xù)揮動鐵槌,沒有停下,旁若無人,過了好一會也不和鐘士季說一句話。鐘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問他:“聽到了什么才來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鐘士季說:“聽到了所聽到的才來,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官拜中散大夫,拒絕跟司馬氏合作,對司馬氏的心腹鐘士季不以禮相待,且冷語譏諷。鐘士季因訪問嵇康受到冷遇,懷恨在心,后借故在司馬昭前誣陷嵇康,嵇康終于被殺害。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边@句話對得妙,但從鐘士季嘴里出來,分明有一股怨氣。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果然是了。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嵇康的這種簡傲,實際是對司馬氏的反抗,表現(xiàn)的是不屈從于權(quán)貴的骨氣,令人心生敬意。
傲骨,是簡傲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