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別怕出席喪禮場合,一是氣氛頻道不適應,二是行為舉止是否得當,又沒有書本可以學習。
三姑奶奶去世了,是爸爸的姑姑,爺爺的妹妹。爺爺是老大,有弟弟妹妹共六個,這個姑奶奶是爺爺這一輩中的最后一個,所以爸爸是喪主。
喪主:喪事的主持人。舊喪禮以死者嫡長子為喪主;無嫡長子,則以嫡長孫充任。若當家無喪主,則依次以五服內親、鄰家、里尹來擔任。《穆天子傳》卷六:“喪主即位, 周 室父兄子孫倍之。”《宋書·孟懷玉傳》:“﹝ 懷玉 ﹞自陳弟 仙客 出繼,喪主唯己。”
揚州好像不一樣,女的是娘家的哥哥弟弟或者侄子,男的是兄弟或侄子,以輩分年齡推序。
爸爸的眼睛不好,出入得有人攙扶。我們這一門沒有男丁,所以我就得充老大。
今天上午是破孝,每家每戶親戚都按各自家里的人員領孝布,兒子輩的是白布,孫子輩的是紅帽子,重孫子輩的黃帽子,還發了一個吉兆灰帽子。我戴著紅帽子的樣子應該挺滑稽,灰帽子是我未來的孫子的。哈哈哈哈,我得笑一會兒。以前常常會為這個搞錯而爭吵,或者跟主家發難,年齡大的很在意這些,這不是關系到地位呀什么的,不得而知。
揚州風俗要送兩次飯,今天上午雨下得嘩嘩的,貌似喪禮上打傘是一個很忌諱的事情,度娘也不知道為什么。雨下得這么大,大家也就很隨和的打了傘了。規矩是人定的,也是人可以變通的,有時候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隨機應變。跟大家在雨中來回走了兩次,就是從家里出來,端著飯,吹吹打打一起走到一個小河邊,燒紙,鞠了三個躬。我一共鞠了十二個躬。
舊時喪禮之一。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江蘇·高郵之喪禮》:“凡人始死之時,家人必以蘆席稻草圈于本村土地祠旁……家人則按中晚兩餐,備具飯一盂,菜兩盤,送至祠旁所設之鬼寓;多則三天,少亦兩天。其女兒媳婦,沿途呼號,去則哭,來則止,甚且繞越三橋,謂之送飯。”
一切都比以前簡化很多,連哭都有專門的哭調從的音響里傳出,聲聲飽含哭意的“好媽媽”,想起前兩日看的《人民的名義》,聽說里面有祁同偉哭墳,那一集,我剛巧沒看。估計要比這個精彩很多。
這是一個不可愛的話題,記載幾句,給以后的小朋友們看。
因為爸爸媽媽要我參加,所以就參加咯。所謂孝順,不但要孝,而且要順。言語上的順從,行為上的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