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傳統的合理性——孩子順從父母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本來想以中國古代家庭關系的合理性為題的,但這個話題有點大,論文語氣一般人不讀,喜歡論文的都是明白人,讀了也沒收獲,白白浪費時間。

沒人看或看了沒收獲的東西只有兩個作用,一是更好拿文憑,二是鍛煉腦子,降低老年癡呆發病幾率。

是父母順從孩子好,還是孩子順從父母好?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將“父母”、“孩子子”當作兩個整體,就不會犯“某個媽媽虐待兒子,所有父母都暴力”的錯。這種個體整體不分的思維十分普遍,“醫生都收紅包、教師為補課賺錢不講重點、當官的沒一個好東西、日本人都該死”就是這樣。它的危害也很嚴重,沒做壞事的“好人”為“壞人”背了黑鍋,分擔了“壞人”的壓力,客觀上幫助了“壞人”。說完了、罵過了、氣出了,“好人”受了委屈,壞人”更安全了,問題更嚴重了,唯一作用是宣泄個人情緒,渲染煩躁氣氛!這簡直跟潑婦罵街一樣非理性。

在談論原則性的具有指導意義的問題時,

特別應該避免以偏概全。

從年齡上說,父母比兒女早些來到世上,磕磕碰碰積累的經驗多,孩子順從父母,有利于傳承。人的發展跟動物是不一樣的,傳承的重要性大于創造。小動物沒有同類可以模仿的話,對生活影響不大。小孩子如果沒同類可模仿,基本上沒法正常生活,狼孩、豬孩就是例子。人與動物進化策略不同,動物是改變自己適應自然,是身體的進化;人是改變自然適應自己,是頭腦的進化。人的身體在適應自然上雖是退化的,但現在看來總體上是比動物成功的。人的思維方式也在改變,一種是改變社會適應自己,一種是改變自己適應社會。當然這只是說哪種方式占主導,并不是說非此即彼。現在的雞湯文多宣揚第二種,就是變成泥鰍鉆到別的泥鰍下面最安全那種。孰優孰劣,見仁見智了。人與動的發展還有一個不同,動物是以個體進化為主,靠著遺傳基因通過自然選擇積累生存的優勢特征。而人是依靠社會在進步,每個人在其中起的作用很小,但個體間共享互補發揮了強大作用,才讓我們感覺人類整體和個體都進步很快。

這兩點決定了在個人的發展中學習和傳承已有經驗方法比發展創新更重要!人只需獲得已有的知識經驗就能正常生活,但沒有了傳承,不僅不能發展創造,連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也不可能!從遺傳學來看,個體的進化也是遺傳大于變異,兩者是相通的。

孩子的順從有助于傳承的進行,而傳承又是人類發展的基礎,因而孩子順從父母符合科學規律,不是圣人先賢信口定下的規則。

人們常說“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娘”,虐待父母和虐待孩子相比,前者遠多于后者,如果沒有孝道約束,問題更加嚴重!為什么呢?因為父母愛孩子是天性本能,是自然而然的事,而孩子愛父母卻不是天性,沒有道德約束。動物自然是沒有道德約束的,它們不懂養老。在人類社會早期,一些落后文明也是不養老的。經常有人說“六十歲活埋”之類的話,這在古代不是不可能的,匈奴人年老衰弱之后會自覺離開部落,自生自滅。后來在漢人文明的影響下才有所改變,其中的貴族老人得以集中供養。這個落后的民族還會把父親所有的妻子都繼承了,不錯,包括生他的那個!也是在漢文明影響下,匈奴人才發現下一代病弱早夭的原因,知道把生身母親差別對待。

說著說著又扯遠了,對于標題的問題,無非三個答案,兒女順從父母;父母順從兒女;誰的對聽誰的。如果是考試,標準答案絕對是第三個,但第三個卻是最有害!父母很明確,兒女很明確,就是對錯不明確,所以前兩個選項很容易執行。選了第三個,問題就來了,怎么確定對錯?脾氣好的就是講理,看誰口才好;脾氣不好的就是“講力”,看誰拳頭硬。總之就是內耗,就算好不容易搞定一件,還有第二第三件事等著呢!無休止的內耗!場景基本是這樣的:

媽媽:“今天我們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兒子該不該做作業。”

兒子:“青春期是身體發育關鍵期,所以做作業不如去爬山鍛煉!”

爸爸:“身體是關鍵期,智力也是關鍵期,所以得做作業!”

兒子:“既然都是關鍵期,我想先爬山。”

爸爸:“做好作業再爬山!”

兒子:“先爬山!”

爸爸:“先做作業!”

兒子:“我就要先爬山!”

爸爸:“你想挨揍?”

兒子:“奧!先做作業。”

媽媽:“第二個議題是,做多少作業?”

……

媽媽:“第三個議題是……我該做飯了,你們爺倆下午繼續……”

這當然有些夸張,但不是虛構。在父母與兒女的沖突中,十有八九是孩子順從父母,不順從的結果往往十分慘烈!如果沒有父母的權威,家庭斗爭浪費的時間精力和其它損失比選擇了錯誤選項更嚴重。

直接規定兒女必須聽父母的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父母正確率99%,愛孩子的父母99%,還因為51%的中國人認同這一觀念。想一想父母為子女的巨大付出,子女就算因為順從父母而受點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現代社會沒那么專治,當然不容許這么極端的法律,因而提倡孝道就是最好的辦法了。

孝道維持基本家庭秩序,這是由年齡差別和自然天性決定的;男主女輔、男外女內是性別分工所決定的。如果沒有這些既定秩序,只有經過反復的爭吵磨合,才能建立新的“秩序”,家家如此,戶戶如此,多少時間精力白白浪費!

古代傳下來的這些秩序,也不可能盡善盡美,但它讓古代中國充滿競爭力,必然有其合理性。我們要建立更科學的道德秩序,但在新房子建成之前,保持舊房子暫時不倒塌也是必要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