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吃是一件太重要的事,回想起來,高中三年最讓我難忘的,應該就是學校門口那些小吃了。近到校門口斜坡上的金瓜饸饹,高二時就搬走的刀削面(這家店的排號叫餐讓我至今懷念,那時候面對美食我還沒有選擇綜合癥),再往上走就是二胖搟面皮(他們家的砂鍋土豆粉特別好吃),老四川家的酸辣白菜蓋飯(每次都堆成一座小山可我照樣能吃完),小兵飯店的宮保雞丁炒飯酸菜粉皮,對面的咖喱雞飯(這是咖喱在我人生中的第一步),還有就是遠一點的酸菜肉絲饸饹,云南過橋米線(粗的,大鍋)。美味一直有著為人暫時排憂的能力,撲面的香氣讓人把一切拋到腦后。可最有幸福感的美味,還是來自家里。
?高中才開始住宿,家里又不是太放心,吃食就成了長輩們最關心的東西。一周回家一次,前兩年上學仍舊是自己坐公交車到校。每一次我都是提著重重的一兜東西,從公交車站牌抬到宿舍。其中大部分是水果零食,這可是一周的零嘴。我媽好像覺得我自己啥不會買,所以總是把我書包塞得滿滿的。到了三年級,我開啟了自己生命中最肆無忌憚的吃貨時光。
?那時候最幸福的事不就是家長來教室送飯嗎?每天吃完午飯回到教室,都能遇到送飯的家長。盡管空中還彌漫著大掃除時的灰塵,但在飯菜的香味面前一切都顯得不那么重要。那個不銹鋼的飯桶是多么的可愛啊,我當時無比羨慕地想。最后我無賴了好久,我媽才答應來給我送一次飯,但我不好意思讓她來教室里,那時候總覺得這種喜悅對于自己來說有些大張旗鼓。于是讓爸媽在學校外等我,中午下課鈴聲一響,迅速開跑。坐到車里的時候,那種開心自然難以言表。還記得這幸福感爆棚的一餐內容極其普通,家常的雞蛋炒鹵面和二姨熏的肉腸,我媽還仔細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混在面里,狼吞虎咽完,仿佛終于完成了一個儀式,心滿意足地下車回教室,一路上都在想,家里帶的飯真香。隨后暴脾氣的我媽說啥也不來給我送飯了,原因當然是她很忙,我爸也很忙,家里很多事學校又不近之類的,可有這一次,我早就滿足了。
?有一次我忘了帶校牌,學校抓得又嚴,只好打電話向家里求救。我媽當天趕過來給我送,如果只是送校牌,我怎么會記得那么清楚。當時大家在教室里上自習,突然坐前排的同學跟我說有人找我,我趕緊起身跑到教室門口,即使是站在走廊里,我媽也怕說話聲吵到大家,我一眼就注意到了她手里拿著的罐子。接了校牌,媽說也給我帶了核桃仁,二姨夫家的特產,匆忙中塞給我之后就催我回教室了。那可是琥珀核桃仁啊!特別好吃的琥珀核桃仁!核桃仁外面刷了層蜂蜜,吃起來又香又甜!那個下午似乎過的特別漫長,我又不能直接拿出來吃,怕老師發現,只能佯裝專注地看著書,心里想的全是抽屜里的琥珀核桃仁。
?當然,學校里也少不了好吃的。小超市里的油炸串串,門口的麻辣燙和雞蛋灌餅,食堂贈送麻醬的米線和芋頭粉,每一樣都是記憶里的美味。最喜歡的應該就是冬天了,教室里充斥著暖氣,坐在暖氣片旁的同學簡直“位高權重”,上早自習前都有很多同學遞過來的盒裝奶。他們總是樂于助人地充分利用暖氣片的面積,巧妙地把遞過來的盒子平攤在上面,下了早自習,熱牛奶再配個面包,這就是早餐。來到南方以后,我是多么懷念北方的暖氣片,沖著熱牛奶這一項,我也想給它打滿分。冬天時,我們家的暖氣片上放滿了水果,橘子香蕉和蘋果。長輩們似乎很喜歡把水果烤的軟軟糯糯的,以前見過奶奶把烤得仿佛要化掉的香蕉用小勺挖著喂給堂弟吃,饞得我在旁邊一直看,可那時候我已經長大了,后來自己試著這么吃,不好吃,心想肯定是有人給喂著才會那么好吃。
?一切食物,正是因為有了不同的意義,才更顯美味。去年開學,我媽派我哥來學校幫我搬行李,順便讓我哥給我帶了家里買的葡萄。怕葡萄被擠壞,她找了一個大罐子裝著。又怕葡萄在路上變味,她費心地用剪刀把葡萄剪下來,還保留了一點點原先的梗。拿到的時候,葡萄仍新鮮著,說實話,當時真舍不得吃。我能想象到我媽一個一個剪葡萄的樣子,莫名有點心疼,如果一口一個,會不會太粗暴地對待她的辛苦。
?這也是我喜歡在回家的時候親自帶很多吃的回去的原因。它們跟著我經歷十幾個小時的路途,應該會更有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