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人渴望回家的愿望感動了上蒼,也牽動了同胞的憐念之情,鑄就了迷之敦刻爾克大撤退。
身在太平盛世的我,在電影院里,通過催眠回到那個險象環生的戰場和士兵們一起經歷生死之間的絕望和溫情。
戰場,阿修羅命定的舞臺,無數無辜生靈為之殉葬。
電影開場,幾個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士兵,分享著僅有的水源,又被突然的槍聲嚇的四處逃串,死傷無數,僅有一個劫后余生,回到敦刻爾克撤退的海邊。
那里有40萬戰友在等待救援,天空里雙方戰機在盤旋,地上的人,隨時變成玉米垛子倒地不起,生命如草芥,毫無尊嚴。
每個人都像被獵狗追殺的野兔,除了想要活下去,腦子里一片空白。
軍用大輪船過來載人,抬傷員的先上船,大家心懷希望,遵守著秩序,然而隨著敵機一次次把輪船炸毀,士兵們一次次跳船逃生,體能的消耗使求生的意志一點點減弱,甚至在影片的結尾,竟然有士兵睡著了。
飛機轟炸,鏡頭對準的不是血肉橫飛的場面,而是指揮官閉上眼睛祈禱,期待奇跡出現的臉。
? ? 奇跡出現在德軍沒有猛攻,只派飛機轟炸,給了他們撤退的時間。奇跡出現在對岸的親人駕著民用漁船來迎接親人回家。奇跡出現在最后剩下的飛機是自家的。
小時候,養魚的親戚,到秋收季節,開始圍上漁網,放干池塘,收割一塘魚類。
那些士兵的表情和魚兒的驚恐絕望何其相似。一次感覺逃出生天,一次次重新落入彀中,希望和絕望瞬間交替,不知何時是盡頭。
40萬士兵回到家園,雖然戰敗,面對的確是親人的安慰和溫暖的笑臉,這種溫情猶如良藥瞬間治愈了戰爭帶來的創傷,所有的血腥寒冷恍如隔世,今日的太陽,宛若新生。
戰爭是永恒的傷痛,心中的惡念,是最大的敵人,如果每個人都致力于打敗自己心中的魔,那這個世界便不會再有戰爭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