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幾個問題
1. 第三次見A 聽A說某些事時情緒上有些反應 不能做到頭兩次那樣只觀察不評價
徐老師:這是邊界問題。
有情緒反應也是正常的 你可以分享說自己有哪些反應 她也可能會根據你的反應做相應的反應。我們有心理咨詢師主張把自己與來訪者隔離開 從存在主義說 也可以分享
絳:我是擔心 那樣ta會不會不再在我面前展示自己真實想法 前兩次我對ta都不做什么價值判斷 ta若自責也會告訴ta自我接納。提醒些考慮問題的角度 比如如何厘清關系,有沒有限制性思維 ?
徐老師:分享你的反應,不會影響ta的敞開。你如果隱藏 會在其他方面表現出來 ta也會有相應的隱藏。
絳:給ta的身體練習,ta都有很好的感受。不知是因為動作的原因,還是因為很信任我接受暗示
徐老師:都有作用
絳:這些練習的設計都源于我的體會,想了解這些動作跟心理的關系。
徐老師:直覺很重要,相信你的直覺
絳:比如地面翻滾或者各種蹭的練習,覺得除了放松之外,還有就是皮膚跟地板有大面積接觸,滿足皮膚的需要,跟撫觸效果有些類似
徐老師:理解得對 觸感也是一種感受。這些皮膚觸感跟性有一定關系。
此外就是支撐。比如上課時如果把手放學生腰上 放一會學生會覺得很舒服,感覺被支撐
絳:釋放攻擊性是毛毛和坤去年告訴我的 所以設計了類似武術中隨快速出拳發聲的練習
徐老師:模仿性思維是可以的。比如向外,推出去。
絳:有什么基本的原則或分類嗎?
徐老師:基本分類有向外和向內。你給ta的練習目前都是向外的,還需要有向內的,ta的心才定。
比如可以想象摘果子,每個心愿都是一個果子,伸手摘下來放心里。
絳:這是心錨嗎?噢好像不是
徐老師:不是,心錨通過動作是觸發某種反應。
絳:這是通過動作跟正向思維比如心愿結合起來
徐老師:是
徐老師:向外可以排,比如不想要的排出去,記住最后要收回來,比如想象這些都轉化為滋養自己的力量 配合向外向內的動作
絳:想象這些不想要轉化為力量,是為了減少排斥嗎?
徐老師:對
絳:其他還有什么呢?比如看到有說練習腿部可以增強力量
徐老師:王鳳儀的化性談里說到身體各部位的不舒服或疾病都有對應的 心理學里也有說比如頭疼可能與上級有關等等
絳:想起之前讀過(治愈你的身體)里談到各部位疾病相應的情緒,回頭再讀一下
這些是評估,練習呢?
徐老師:根據這些信息設計練習
絳:抖動在心理上起什么作用?
徐老師:情緒會通過神經內分泌變化等等反復積壓在身體里 在各部位,形成固有模式 抖動就是清理歸零 此外有釋放壓抑的作用
絳:旋轉呢?為什么打開手旋轉很容易開心?我的學生也都有類似體會
徐老師:因為打開 即便不轉 打開手十分鐘感受也不一樣。如果沒打開手旋轉感受肯定不一樣
絳:打開好理解。旋轉呢?
徐老師:這個不太清楚,是不是因為刺激到快樂回路
絳:是不是因為喚起童年玩耍的美好回憶?我就感覺要飛起來 像小時候玩一樣 教學生時也這么引導她們也有類似感受
徐老師:也有可能
徐老師:不一定都是快樂 有時候引發悲傷的情緒出來也是可以的
絳:就跟音樂療法一樣 用各種情緒的音樂引發來訪者相應的情緒流露
徐老師:是
絳:那我今后多準備些不同情緒的音樂來練習。學生情緒流露需要處理嗎?
徐老師: 如果學生有悲傷 不需要做特別處理 陪伴就可以 比如靠近 可以先放一只手在她身上 看學生接受度 需要近一點多一點就多一點
絳:我都是擁抱 還是太簡單粗暴
絳:一般下課前我都會讓大家圍圈挨近 每個人分享感受 我最后會答些問題 講一下為什么這么練 怎么運用到我們的生活 再表揚鼓勵大家 他們都會聽的兩眼放光 最后大家一起抱抱 碰碰頭什么的
徐老師:這樣很好 要練習 我們很多心理咨詢師缺的就是讓來訪者日常做練習 單純做咨詢力量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