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家打開手機,被一大片白百合出軌的消息刷屏,各個自媒體很及時地從各個方面作出了不同的解讀。網友的評論也很有意思,從“再也不相信愛情了”“童話的幻滅”到“婚姻中兩個人的成長應該同步”再到“出軌其實是每個人內心的幻想”,相較于馬蓉出軌時一邊倒地聲援寶寶,可以看出大家對出軌問題已經有了更多的思考。
出軌在我們生活中已經是個很常見的問題,據說現在離婚率的居高不下也跟出軌有很大的關系。其實出軌并不是現代婚姻制度的產物,它歷史悠久,早在《圣經》中耶穌就兩次對世人提及了出軌的危害。在一夫多妻制的社會中,出軌現象尚且普遍,更何況中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才剛剛誕生不過百年的歷史呢?
只要我們回歸婚姻制度的本質,就可以明了,婚姻起源于父系社會,婚姻制度的產生本身就是為了保證血緣和財產。可以這么理解,婚姻就是男人通過提供財產的保障,來換取女人性的專一和進行生育。
所以,從本質上講,婚姻是財產和血緣的保障制度,它本身并不涉及感情。所謂感情,其實是在歷代文學家的想象和歌頌中發展起來的。尤其到了商業社會,精明的生意人為了獲取更加高額的附加值,將婚姻與愛情捆綁在一起進行銷售,于是婚姻承載了我們更多的情感需求,比如你要愛我,你要對我好,要一輩子對我好等等。
隨著女性獨立意識和經濟地位的提高,婚姻中女性出軌的案例越來越多,好多人憤憤不平,其實這很好理解。因為婚姻的本質是男人提供錢,女人提供性和生育,而現代女性很多甚至都比男人掙得更多了,那么作為等價交換的性和生育,自然就沒法做到平衡了。所以,越是經濟獨立的女性在婚姻中對情感的部分要求更高,她們出軌的可能性也會更高。
再說了,人的基因組成本身就決定了人是一種追求新鮮感的動物,不光男人如是,女人也是一樣,從生物本能的意義上講,出軌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可是面對伴侶出軌,為什么我們大多數人還是會感覺很受傷呢?這其實跟自我認知有關。我們的主流文化在判定人的價值的時候,常常會將個人價值與家庭圓滿掛鉤,帶給很多人“個人價值的高低取決于伴侶的認可”的觀點。在大多數人的信念系統里,伴侶出軌就意味著我不夠好,不能滿足對方的全部需求,因此我們看到無數人因為伴侶的出軌,劈腿而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
事實上,一個人真的能夠滿足另一個人的全部需求嗎?
我們只要認認真真想一想就可以明白,這個世界上并不會有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可以滿足我們全部的需求。人生無常,就連我們自己,也常常會搞不清楚自己莫名飄過的一些想法,何況是要另一個人來滿足我們的全部?
我們一直以來的文化都強調自我反思,比如伴侶出軌了,或多或少肯定跟你有一些關系。比如,你不注意保養(打扮),忽視了對對方的吸引力;你忙于工作,缺乏對對方的關心;或者對方努力上進的時候,你沒有與對方同步成長等等諸如此類。世界廣泛聯系的法則告訴你說,你身邊發生的一切事情跟你都是有聯系的,你必須負擔相應的責任。
但是,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伴侶出軌,其實跟你一點關系都沒有!
他的出軌,是因為他想要找到一個不一樣的(或者真正的)自己!
就像有人用旅行,有人用讀書,有人通過不斷去看世界來達到自己的成長一樣,也有人通過出軌來找到自己。
我認識的一個人,他跟每一個伴侶相處一段時間,都避免不了的出軌。究其原因,跟伴侶一點關系也沒有,而是他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陰影,他始終擺脫不了,無法面對,于是他選擇通過出軌的方式去療愈自己。
所以,如果你的伴侶出軌,最重要的并不是指責,而是透過出軌這種行為,去看到他內心真實的想法和需求,我們可以試著去問對方一個問題:出軌的這段關系對你而言意義究竟是什么,這段關系是給予了你情感的慰藉,還是讓你看到了人生一種新的可能,或者讓你找到了真實的自我?了解這段關系對于出軌方的意義,對于我們看到對方,更好地認識對方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
可惜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熟悉的場景更多是:被出軌的一方,開始喋喋不休的質問:你和她是什么時候開始的?你們在一起究竟做了些什么?……對方要么沉默,要么一副“我就這樣了,你愛咋咋的”的表情,要知道我們用指責的方式得到的永遠只能是對抗和抵觸。了解出軌的細節,對我們有什么用呢?只能放大我們的悲傷。
接下來,指責完了,開始進行比較:為什么你能這么對她,就不能這么對我?……事實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簡單的進行比較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難免讓自己深深陷入價值否定的旋渦。
然后,指責再次升級:我哪點對不起你,你憑什么這么背叛我?……出軌的確是背叛感情的一種方式,但是除了出軌,冷漠,指責,羞辱,不接納,超理智等行為在本質上都是背叛感情的行為之一。被出軌的一方并不一定就是關系中的受害者,因為加害與被害常常糾纏在一起。
舉個例子: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女孩,小時候目睹了父親的出軌,于是心想著我以后絕對不能找這樣的男人。成年后,她精挑細選了一個品性良好的男生,兩人戀愛了。一開始對方確實沒有出軌的念頭,但是女生因為童年陰影,總是害怕男生會拋棄她。因愛而生憂,因愛而生怖,她隨時處于恐怕男生出軌的憂慮之中,沒事就電話查崗,遇到男生有一點跟平時不一樣的行為她就開始疑神疑鬼。最終男生像她害怕的那樣出軌了,這一事實又反過來印證了她“男人都不是好東西”的想法。
按照吸引力法則,越抗拒的就越會持續,越恐懼的就越會發生。我真的見過一些出軌是被伴侶逼的。當一個人不斷處于被監視情境的時候,他會感覺受到束縛和壓抑,自然而然地就想打破情感高壓。就好像我們拼命想要抓住一把沙子,結果抓的越緊,漏的越多。
當我們越是想要抓住和控制一個人的時候,對方就越想掙脫。所以說,當一個人的自由意志越是被尊重的時候,他就越是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每次遇到明星出軌的新聞,網友們總會熱烈地討論和分析兩人會不會離婚。其實,每一對夫婦的愛點痛點都各不相同,有的可以原諒,也不非一定要以離婚收場。但是,原諒不等于重新信任,就像一個補過的碗上的疤,不管那縫隙是多么的細微,相比之下,總是會更容易漏水。
21天日更計劃第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