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翻開《說岳全傳》方知已經讀過,于是特意跑去翻看自己之前的文章,找到一篇《精忠報國》,正是為此書寫的讀后感。細細讀來,或許是因年少輕狂,字里行間中總透著一股義憤填殷之氣。時隔兩年,再讀《說岳全傳》,卻并不想提岳飛的精忠報國,反而想細細品味一番里面的忠孝節義。
? ? ? ? 自然,讀到王橫慘死于亂刀之下,讀到張保撞死于牢房之中,讀到岳云、張憲被勒死于風波亭上,讀到何元慶、余化龍自刎于江上,讀到施全、伍尚志等憂憤而死,難免還是怪岳飛的愚忠的。一身正氣,一身忠義,誠然可貴。奈輕易舍卻有用之身,置親友兄弟于不顧,成全一群奸臣的奸又有何意義?群魔亂舞,不過是因為上面有一個無道昏君而已。何必癡心妄想于一個昏君會理解他的忠義?
? ? ? ? 岳飛自始至終要成全自己的忠義之名,于是乎他認為王橫張保等人死得其所,可曾想過韃虜未盡?與其一死,不如留著有用之身去蕩清朝野。將軍不在陣上亡,反而任由自己死在一群奸臣手上,怎不可悲?康王本就是碌碌之輩,一旦登上帝位,身受榮華,又豈能甘愿將權勢富貴拱手相讓?半壁江山已夠他醉生夢死,哪還能記得當年岳飛的勤王之功呢?惜,岳飛明知康王的昏聵,依然不悔一顆赤子之心。那一條路,必然要用忠魂熱血鋪就。
? ? ? ? 當然,岳飛的忠心是可贊的。如此忠肝義膽,世間能有多少?世間有幾多爾虞我詐,幾多背信棄義,幾多賣友求榮,幾多投敵叛國,不可盡數。如書中的張邦昌、劉豫、曹龍、秦檜、張俊、萬俟卨、羅汝楫等人,真是多如過江之鯽。他們都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奸狡小人,雖興風作浪于一時,終不免自食惡果。
? ? ? ? 其實,忠也分很多種。李若水的忠是忠國,岳飛的忠是忠君,王橫的忠是忠主,他們為了各自的信仰而就義,可歌可泣。義如忠的同胞兄弟,難分彼此,形影不離。盡忠之人多義氣,如張保。跟隨岳飛戎馬沙場,征戰四方,血染戰袍。岳飛叫他去當官他不愿,做了總兵幾個月便掛冠而去,依舊回到岳家。不畏艱險跋涉到臨安看望獄中的岳飛等人,并自盡于牢中。猶記得張保臨死之前說道:“張保向蒙老爺抬舉,不能伏侍得老爺終始。小人雖是個愚蠢之人,難道不如王橫么?今日何忍見老爺公子受屈!不如先向陰司,等候老爺來伏侍罷!”如此忠義,令人肅然起敬。
? ? ? ? 再說岳云聽從父命一起就義,乃是孝道;岳銀瓶為不能報父仇投井而死,也是孝道。孝順父母本是天經地義之事,卻不應該是愚孝。想那岳云一身好武藝,大可努力奔走,為父洗脫冤屈,怎能引頸受戮?岳銀瓶雖是女兒身,卻不見梁紅玉也是女子嗎?梁紅玉上陣殺敵,威震四方,銀瓶又怎能如此輕賤性命?
? ? ? ?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岳飛選擇不予反抗,成全自己的忠義之名,是一種氣節。王橫聽從岳飛的命令被人砍死于亂刀之下,成全岳飛的忠義也是一種氣節。岳云、張憲從岳飛自命被勒死于風波亭上亦是一種氣節,張保、余化龍、何元慶、岳銀瓶自盡以殉義還是一種氣節。牛皋等人舍卻榮華落草為寇等待時機為岳飛鳴冤仍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氣節,梁紅玉、柴娘娘等人極力護岳家人周全依舊是一種氣節。
? ? ? ?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忠孝節義,從來不是一條康莊大道。看這些熱血兒女,用鮮血和生命去譜就一曲忠義之歌,何等的壯懷激烈!當陸登在城門失守后自刎于堂上,當王佐為取得兀術信任而自斷一臂,當湯懷為送張九成而自盡于番營……,始明了舍身而成仁,殺身而取義。
? ? ? ?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踏遍烽煙,沖破腥風血雨,只為將這一身好武藝賣與帝王家,博一個封妻蔭子,博一個青史留名。血染沙場何妨?馬革裹尸何惜?縱血濺于沙場,縱身死于刀槍劍戟之下,忠義不改,丹心如故。
? ? ? ? 原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