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這個不足為外人道的東西

我們每個人都有非常宏大的夢想,并且有跑去跟別人說道的習慣:我希望變成一個優秀的人,我希望變成一個善于溝通的人,我希望變成一個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人。夢想可以讓我們做深層次的自我探索,跳出思維的困境去想問題,獲得心靈的平衡。

我們每個人每天也都在不斷的接觸雞湯——人如果沒有夢想和咸魚有什么分別;告訴我你狂野而寶貴的一生,準備用來做什么;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最好的一個;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但不論雞湯多么的美味,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一個殘酷的現實:夢想會妨礙你成功。因為夢想不僅給你帶來宏大廣闊的視野,同時也會降低你的行動力,忽略存在的障礙,忽略負面的信息。

過分單純的樂觀幻想會讓我們忽略現實障礙,在夢想的指引下,一旦我們開始邁開腳步,準備向前追逐,就會在一次次的碰壁中,降低行動力,最終成為行動無能。

要達成目標,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夢想,還需要評估策略和持續的行動力。


心理學家厄廷根,為了認證樂觀幻想和消極現實對于一個人達成目標的影響,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實驗中將168名女大學生分為四組:心里比對組,樂觀幻想組,消極現實組,逆序對比組。是否學生都說出自己的一個希望實現的愿望,并且雖然重要引導他們說出對這個愿望的四個個人感受詞匯。

心理比對組:先說兩個樂觀未來詞匯,再說兩個消極現實詞匯;

樂觀幻想組:只說四個樂觀未來詞匯;

消極現實組:只說是個消極現實詞匯;

逆序比對組:先說兩個消極現實詞匯,再說兩個樂觀未來詞匯。


僅僅是思考的詞匯的順序不同,結果就讓人驚訝。除心理比對組外,其他組的行動力都不佳。最坑爹的就是樂觀幻想組,預期值越高,行動起來反而越慢,他們遇到現實也是死得最快的一種。有趣的是,心里比對組的人也分為兩類:一部分學生充滿了干勁兒,他們做完心理比對之后,立即開始了行動,另外一部分人并沒有這么做,原因是他們做完心里比對之后對于這件事本身的評估,就覺得不靠譜,于是就不干了。

心理比對之所以起作用,因為通過預演未來回答了一個問題——這個事情我有機會成功嗎?如果答案是“是”,這群人投入的時間和行動力,比所有組都高,如果“不是”,這些人投入的干勁,則會比一般人還要低。

通過心理比對可以提高人們達成目標的行動力,通過對未來的障礙處理預演,又可以提升心理比對對未來的積極期待的信心。

所謂高手,就是平常就完成了足夠多的訓練和預演,不會臨場發揮失常。僅僅設定目標、說出夢想,喊出口號的方式,在穩定的環境下是好用的,在變化的情境中,僅僅有愿景就不好使——因為變化帶來的壓力讓你來不及思考,就被情緒淹沒而依靠本能的動作。而本能基本上是最糟糕的選擇,依靠本能的結果,就是“打”或者“逃”——情緒發泄或拖延逃避。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提前演練所有的可能性。

用寫文章這件事來打比方。愿望可以是寫100篇文章,完成后的結果是與人溝通思路會更加清晰,表達效果提升,寫作技能提升。但存在一定的現實障礙:沒時間寫作,沒有內容輸出,不懂得構建寫作框架等等。那么在做這件事之前,對可能碰到的障礙進行情況及處理提前預演:如果沒時間寫作,那么將寫作時間提前到早上;如果沒有內容輸出,每天抽時間讀三篇文章,或者做筆記抄寫;如果不懂得構建寫作框架,學習思維導圖或分析其他作者文章結構。當問題已經有解決預案,它將不再是問題,在將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預演,有助于問題的消解和目標的達成。

夢想是個不足為外人道的東西。當我們有了夢想,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告訴別人,我有好夢可以做。而是盡快從夢中清醒,找到與夢想配套的障礙和解決方案。夢想的力量一直被夸大,我們需要更多的策略,恰當地運用夢想的力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