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讀只是自己暫時的淺見。
【解讀】
1、老子從五個例子說明,我們做事情是可以達到極致的狀態。那怎么樣才能夠做到最好呢?
2、所以老子說,圣人就是能夠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是洞察發展變化的“明”。
3、接下來就是討論了善人和不善人的關系,前者是后者的老師,后者也有成為前者的資質。所以一方面要多向老師學習,并相信自己的潛能。
4、應用:如何變的越來越專業?這是我目前面臨的問題。身邊的人事就是我最好的老師,而自己也有無限的潛能。成為高手是一個學習并實踐的過程。
【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譯文】
善于行走的,不會留下痕跡;長于言談的,言語沒有漏洞;善于計算的,不必借助于籌碼;善于關閉機關的,別人找不到入口也打不開;善于打結的,別人找不到繩結打不開。
因此,圣人總是善于使人盡其才,因而沒有無用之人;總是善于物盡其用,因而也就沒有無用之物。這叫做藏而不露的智慧。
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則有善人的資質。不重視自己的老師,不珍惜自己的資質,即使是聰明人,也會變糊涂。這叫做精微玄妙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