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凱利-萊內曾說過:“為何童年的記憶特別真切? 那是因為它們是最初的人生體驗,帶著特殊的味道?!?/p>
曾國藩在他的《家書》中提出“窮養男富養女”,可見孩子在年幼時期受到的教育之重要,對是非判斷,對價值觀培養、形成,對未來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為什么會有“三歲看到老”這一說,還是有幾分道理的,我們先不去深究這句話。但不可否認的是,嬰童時期的成長,深切的關系到原生家庭,的確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成年后的擇業、擇偶、交友,選擇的生活方式,在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中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父母在單位里上班的,孩子大多選擇穩定行業的工作;
父母創業的,孩子創業或繼承家業并擴大的幾率更大;
父母是教師、律師、醫生、藝術家的,孩子選擇相似工作崗位的幾率會大的多。(當然,這并不是絕對的,只是個幾率問題。)
我們這一代人總是背負了父輩們的一些期望在身上,父母民主的還好,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行業去努力,去奮斗。
伍綺詩的《無聲告白》中,莉迪亞的父母深信她一定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然而,“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p>
拒絕巨嬰媽寶男
在擇偶交友上,原生家庭的影響不言而喻。當不確定該不該和對方結婚時,大都建議可以先去看看對方父母的相處方式,是和睦恩愛還是家暴或者冷暴力;去看看對方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些什么脾氣性格的人,這些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感情上更缺乏安全感,感情上會脆弱一些,他們更渴望美滿幸福的愛,期望值往往更高,當然,這還需要看小時候得到父母怎樣的愛。
最近大熱的《中國式相親》,其中一些強勢婆婆帶領下的未成年媽寶男、巨嬰男,不就是原生家庭的產物么?
武志紅的《巨嬰國》、《為何家會傷人》對原生家庭的影響解釋的入木三分!
其中,《巨嬰國》中提到過破解“巨嬰”鏈條的辦法,最可行的是從婚姻關系入手,建立以愛情為基礎的高質量的兩性關系、婚姻關系。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有著良性循環的原生家庭,孩子的獨立能力會更好些,在選擇對象時也有自己的見解和判斷力。
不是照顧到位,不是事事包辦,不是庇護所有風雨,其實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愛孩子!
若父母有著以愛情為基礎的高質量婚姻,孩子也更容易選擇這樣的情感作為步入婚姻的依據,更容易得到幸福。
說原生家庭對孩子沒影響的言論都是“紙老虎”!
給孩子一個不慌張的未來
找一個靠譜的、相愛的人戀愛結婚,這是對自己最基本的負責,也是對未來孩子負責的一種態度,是為孩子提供一個美好的原生家庭的基礎!
有此基礎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結、麻煩、困惑,才能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努力工作,創造美好生活,給孩子一個不慌張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