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去做事
作為一個項目管理者, 這些年來經歷多種各式各樣的項目. 最大的進步莫過于從最開始的懵懵懂懂, 到現在的日漸堅定, 但是要小心, 有固執的趨勢. 拋開教科書般的項目定義, 項目管理, 就是要協調一群人去達成一個特殊的目標.
這個目標,往往是最復雜的. 相比前些年的自己, 對于目標的理解也日趨謹慎. 可能這才是成熟的表現吧. 一個項目, 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往往衡量標準不一樣. 透過表象看到實質是對我們專業度的必要考驗.
項目成功不一定是項目管理的目標, 也不一定是自己的目標, 只有當自己的目標和項目的目標相接近時, 才有投入的熱心和信心. 換做其他人, 也是這樣.
簡簡單單去思考
給每個人想要的東西, 如果給不了, 就去想方法去爭取
避免爭斗
沖突代表了雙方的認識不一致, 權力爭斗是常見的組織沖突, 學習接受, 并利用是一個成熟項目管理者的必要技能. 從一個資深教授和實踐中, 我學到是, 盡量避免沖突, 特別是權力爭斗, 特別是自己沒有權力時. 求同存異是任何時候都需要謹記的方針.
你要管理的是什么?
工期? 質量? 成本? 這些都是又都不是. 在認清目標的前提下, 管理影響目標所有的要素看起來是一個有道理的話, 但是實際上又是一句空話. 我們處在一個各種信息繁雜且狀況多變的環境中, 想得到一個稍微滿意的結果, 是要正確的管理項目各方的期望.
適當降低一些人的期望, 同時利用高期望獲取支持和協助. 這是項目報告中常用的技巧. 你的每一次對外的信息發布, 都是幫助你達成管理期望的手段.
一套方法
- 戴明環的合理利用
PDCA的精華就在于告訴了我們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大致是什么樣子. 我可以遵循這個流程來改善我們的工作, 生活, 流程. 我在實踐中, 一般喜歡將其歸納為: 知, 斷, 策, 省. 認知環境, 決斷, 制定策略, 反省效果.
認知環境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條件. 我將決斷和策略分開表述就是為了突出決斷的重要性, 一念之差可能會造成深遠影響.
問題來了, 如何制定策略呢? 或者說, PDCA中的 P 該如何做呢?
- 4D系統
認知和決策兩個維度, 涵蓋了大部分的情況.
每個象限都包含了需要考慮的要素:
- 表達真誠
- 關注共同利益
- 適度包融他人
- 信守所有協議
- 表達務實的樂觀
- 百分之百的投入
- 避免指責與抱怨
- 厘清角色,責任與權力
別生搬硬套, 根據象限來理解上面的要素 , 思考自己的策略.
通過自己的言行去啟發和引導, 避免具體的指示. 我們要做規則的制定者, 不是獨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