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做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微信群里跟群友分享了貝多芬的op.101第28鋼琴奏鳴曲,現將一句一句寫在微信上的講稿貼在這里——題圖中吉列爾斯、施納貝爾和肯普夫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唱片,應該是最好的三張。)
聽古典音樂,起步很晚。心無旁騖地聽貝多芬,就更晚了,所以,在我的音樂筆記《怎樣聽一首名曲》中,涉獵貝多芬的,少之又少。
可是,貝多芬又是我最熟悉的作曲家。
一個悖論,是不是?
在我孩提時期,就有人對我提到貝多芬了,不過,說的不是他的音樂多么好,而是,他是一個能扼住命運咽喉的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樣的勵志一直持續到我青少年的叛逆期,后來坊間一言及貝多芬的音樂不是命運就是貝九,我竟因此愚蠢地繞過貝多芬而行,甚至在我開始聆聽古典音樂以后。
不是貝多芬只有命運和第九交響曲,而是在我沒有步入古典音樂的堂奧之前,沒有人愿意跟我分享貝多芬。
第一個與我分享貝多芬的,是我的大學同學。他愛古典音樂30年了,愛到深處竟然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彈奏貝多芬的《月光》。有時候愛意來襲一架鋼琴都無以解癮時,他會選一張一流指揮帶領一流樂團完成的交響樂作品塞進他家最昂貴的家什音響里。當音樂在耳邊或嘶吼或淺吟時,他就手舞足蹈假裝在指揮。我問他,假裝做指揮時他選擇最多的作品是什么?他答:貝多芬的《田園》。
哦。
后來,他為我們同學開古典音樂系列講座,每講一次,都會為我們刻錄一張這位作曲家的作品精選。貝多芬的那一張,當然有《田園》,是第二樂章,在藍天白云青草地清溪旁愜意散步的音樂語言,簡直讓我不能相信,那就是時時扼住命運咽喉的貝多芬的作品!
那以后,聽貝多芬漸漸多了起來,不過,除了他的小提琴奏鳴曲外,我偏愛他的室內樂作品,如《春天》和《克羅采》。我得說,是貝圣的這兩部作品,讓我領略了室內樂那仿若一個人聆聽從而聆聽者可以肆意地向隅而笑向隅而哭的氣質。古典音樂與電影不一樣。電影是黑暗中眾人的狂歡,而古典音樂,我私以為更適合孤獨地涵泳,如是,沒有一種形式比室內樂更貼近古典音樂的本真的了。
在我有這么一點悟得的時候,上海交響樂團安排了上海四重奏擔綱的全部貝多芬四重奏作品的演奏和德國鋼琴家格哈德·奧皮茨彈奏的全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演奏,這簡直是為我特意安排的節目單嘛!
上海四重奏的音樂會從2014年的9月一直綿延到來年也就是2015年的4月,相隔數個星期以后會在周末安排一場,很好的安排,我可以將前一場音樂會的曲目消化好了以后再聽下一場。格哈德·奧皮茨7場音樂會的安排就緊湊了許多,原因不說你也明白,在一個半星期里聽完全部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累極了。
所以,楊燕迪教授的講座一定要聽。
楊教授的講座卻沒有關照貝多芬全部鋼琴奏鳴曲,而是只專注于晚期作品,從101也就是28鋼琴奏鳴曲開始,直到貝圣的最后一部鋼琴奏鳴曲111,為什么?除了相對于貝多芬的前期作品和中期作品,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最難懂的,“也被公認是鋼琴音樂中最登峰造極的作品,原因有二,一是這組作品在音樂的技術探索上又強烈的原創性,不僅拓寬了音樂語言的邊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重新思考了傳統,并開掘了諸多傳統手法中前所未有的維度,二是這組作品以技術探索為強大依托,營造、創建了前無古人、罕有來者的至高精神境界,在表現深刻的思考、深邃的體驗和深厚的情感方面,至今仍是無與倫比的典范,近兩百年來感動著一代代全世界的音樂家和愛好者。為此,我們感謝這些杰作,通過這些經典,豐富和升華我們自身,并通過貝多芬音樂對彼岸世界的召喚,使我們這個有欠缺的此岸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富有人性”。真是如此。
也因為五部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曲內容和精神養料過于豐厚,除非去聽現場,我總是一段時間里,只選擇聽一部,最近只聽101,第28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創作晚期作品前,遭遇了人生三件大事,一是一封寫給神秘愛人的情書告訴我們,貝多芬已經接受了他一生將不再有愛情只能孤生一人的事實,二是耳疾越來越嚴重,三是爭奪侄子的監護權雖然贏了官司卻失去了侄子卡爾的心。應該是遭受了三大人生打擊,照理,他的晚期作品應該陰云密布,卻沒有。
我們僅來聽聽101。
楊燕迪教授認為101中最出色的樂章是第一樂章,最值得我們珍視的是第一樂章,它極為內在極富玄想。和聲的懸浮、節奏的切分、語氣的委婉,均非“英雄”氣概,而是指向了“晚期”。——這下大家明白了吧,為什們這兩年我會沉迷于貝多芬的晚期作品?因為,英雄離場以后,貝多芬用音符給我們勾勒出了一個偉人豐富的內心世界,豐贍得叫人念念不忘。
與楊教授不同,我最喜歡的是被楊教授說成“有些怪誕”的第二樂章。“活潑的進行曲風格,是北歐雪峰的美景,冰清玉潔”,是當時我聽格哈德·奧皮茨的現場隨手記下的聽感。這兩天,聽的比較多的是肯普夫的版本,左右手的力度控制真是太棒了,既將漂浮在半空中的仙境交代得輕盈、空靈又不乏力度,又用左手的和旋將人世間無法逃脫的諸多麻煩交代得非常節制,這就讓我們很驚奇:遭遇過人生三大不快以后,貝多芬反而與世界講和了,這是為什么?只能說,進入晚年以后,貝多芬的境界有了神啟一般的大幅度躍升,做到了既向往天堂又樂于與苦難的人生好好相處的良好心態。101以后,106、109、110、111如果我們一部部往下聽,獲得的享受將更加豐滿。
為了對比,我也聽了巴倫博伊姆的唱片,不知道為什么,巴倫博伊姆在表現第二樂章的時候,故意將和旋處理得要比右手的主旋律響了許多,這種失衡的處理,可能巴倫博伊姆有他自己的理解,但我不喜歡。
這也就是為什么聽音樂無止境。這也就是為什么愛樂是一個燒錢的愛好。音響不說,光唱片買起來,就屢屢要跺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