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水星集訓備忘錄

“跟隨群體,你的行為會超出自己的閾限”,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更關注的并不是一個人在群體中行為是如何超出自己的閾限的,而是深深的感慨,是何等的內觀能力,可以精準的把握自己的閾限,以及超出閾限的那個進程。

在這個進程中,就用英文翻譯做例子來表達,或許很多人都感受過在用英文交流的過程中,大腦迅速運轉,交流一段時間以后就感到明顯疲憊的感受,而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感受到的是一個疲憊的結果,難以去感受到交流過程中變得疲憊的進程,而是常常把累作為一個既有狀態去接受。這個接受的狀態也就無形中消減了我們去突破和成長的動力,我們所“接受”的所有內容最終像一個個機器人的部件,形成了我們今天的樣子。這就是我們常常在說的,我們為什么會長成這個樣子~

我們就帶著一個又一個的模式和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相處或者合作,這就要提到老T的問題“如果你不接納這個人,但你可以跟他很好的合作”你能做到嗎?我想,這個問題絕大多數的人呢都會回答“能做到”,但當我回過頭在細細的回味這句話的時候,我發現其實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或許很多人認為,沒有情感交流,只在利益,或者是單純從就事論事的角度,我們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其實這里有兩個很重要的點是我們容易忽視卻至關重要的!

首先,當談到“你不接納這個人”這個大前提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對情感的設定,伴著這種不接納的情感甚至是情緒,我們如何能夠使自己中立的和和對方保持一個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呢?

其次,當合作的初期,或許可以做到劃過情感的合作模式,但是當合作越來越長,甚至一定范圍內情感的鏈接可以犧牲一部分利益的時候,還能夠做到絕對的利益至上不牽涉情感嗎?

甚至有的時候,其實我們情緒的指向并不指向合作的客體本身,而只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某些情緒或者經歷以補償性的方式投射到對方身上而已!

這里引入X案例的一個經歷,X在工作中很努力,經常在工作中一些事情的表現上很出色,而得到同事們的廣泛認可,X在完成工作之后會感到非常的滿足和喜悅,這種滿足和喜悅來自同事認同是眼光以及有時候是客套的認可,在一次工作中,X發現其他單位和自己完成同一項工作的人獲得了比他多很多的資源,包括經濟資源,和關注度,這使X顯得極端的情緒化,甚至打電話和單位領導抱怨、發脾氣,當然這樣的抱怨是完全沒有用的,只是讓X變得更加的情緒化和暴躁,一整天陷入情緒化中,并且影響了他自身的工作進程。

這就是情緒影響合作的最典型的例子,我們置之事外再來看這件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X被激怒的只是因為他感受到了自己沒有被關注和重視了而已,從現實角度上看X所看到的自己沒有得到的資源并不是工作本身所必須,也不是自己的單位能力范圍所能提供的,但是,這種被忽視的感受使X的自戀穩定性受到震蕩,進而把所泛起的所有情緒指向對自己同事的抱怨,轉而更加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這個過程中,我們又看到,關于一個人如何界定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意義的問題,當主體沒有良好的主體感,主體邊界不清,不清楚自己的生命軌跡,無法接近自己的初心的時候,就像是一個沒有根基的漂浮人,需要通過他人的認可和接納去感受地面的實在感和自己的存在感。而這種狀態只是在X這個案例里存在嗎?當我們靜下來,反觀自己的生命軌跡和經歷的點滴的時候,其實這樣的過程是在很多人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著的,我們都該給自己點空間,去感受一下,那些曾經被我們忽視,而無時無刻不影響這我們的那些深扎進我們認知中的結構模式!

接著,進入到本月閱讀書籍《超級合作者》的閱讀分享環節:

QX分享了她在越南和緬甸兩端跌宕起伏的故事以及她的思考和收獲,在她的PPT中,有一句話特別的吸引我“原來,合作與生命的進化,竟經歷著如此美輪美奐而跌宕起伏的發展過程”。生命之所以因合作而美輪美奐、跌宕起伏,這與合作中雙方的開放度是有非常大的關系的,跌宕起伏是我們料不能及的,而對這些不在自己掌控范圍之內的可能性,總是需要我們更健全的心智和清晰的主體邊界,這也就是合作的精妙之處,是抱持著自己預想的、自己要的節奏去掌控一切,甚至連同合作對方的想法和動作都要控制?還是從開始就容許并接納更多的可能性的出現?或許很多人會說,當事情已經沒有辦法改變的時候,我們也會對其他的結果樂享其中!我想說,不是的,那不是樂享其中,那只是不得不為之的補償性應對模式,因為那個“當無法改變的時候”的前提設定就已經做了基本節奏的控制性預設!開放的合作姿態,是從開始就對結果的設定卻不強控的狀態!

M的分享中,我是被她打動的,我感受到她在用力的突破自己身上那層厚厚的防御硬殼,而不再是以往的見招拆招、繳槍不殺的應對模式,在她表達自己在成為這本書召集人之后的糾結、迷茫、無法進行自己的角色定位的痛苦的過程,并最終跨越了對抗和逃避的二元對立,跨越了自己的無法自我認同以及羞恥心的時候,當她看到自己從前是如何沉浸在母親的關懷和對母親的依賴同時還不斷的抱怨母親阻礙自己獨立的步伐的時候,我聽到這些,我的心里滿是心疼的微笑,心疼是因為我明白,突破內心固有結構的過程是多么的痛和不易,微笑是因為我看到她又為自己積累下了偉大的一步,并最終高品質的完成了的閱讀并寫出了優質的閱讀報告!

ZJ的分享猜準“囚徒困境”一個點,深入淺出的在互動中展開,讓我們看到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情況下,與他人建立關系的過程中都是抱著利益最大化、代價最小化的原則進行選擇的,固然我們都知道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在趨利避害的過程中,對“利”與“害”的判斷,以及判斷的出發點卻是千差萬別的,在我們對事物的選擇中,并不會明確的告訴我們當我們做出一個選擇的時候有可能付出什么樣的代價,那在這個判斷的過程中就是對主體辨識度的考驗過程,我們能夠看到囚徒困境中的節點,而去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在評估中主動的選擇,而不是被動的被困呢?

在后面老T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展開和解讀的時候,點多到無法一一踩過,但最大的感受就是想回到這個書中細細的品讀每一個細節,帶著一點熟悉的遺憾,我們就是總是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遺憾中前行,并一如既往的又將錯過下一個遺憾!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對自己很重要的警醒,精彩不是用來錯過的,而是需要浸染其中的,而這,需要一個堅定的意志和不斷豐潤的主體!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