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目若安
我忽然得知失蹤了十年的母親還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沒來得及歡喜就傳來父親和母親離異的消息。
弟弟向著母親,跟父親斷絕了父子關系,而我一個24歲的人了,誰也不選。聽見父親和弟弟斷絕父子關系的消息我很難過,我們這個家啊,終究還是變得七零八落了。
難過之后,我開始變得麻木。“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也許我天生父母緣薄 。如果說前20年的人生顛沛流離,坎坷崎嶇是父母失敗的婚姻造成的,那么以后的人生每一步都需要我自己去走。
想見的人發瘋似的見不到。我的母親,一走就是十多年,我日思夜想,多少次夢里哭著醒來還在找您,我的母親啊~
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一個笑話。越想見的人越是見不到,終于不再想了,漸漸開始忘記了,她忽然又出現了。最可笑的是這些年一直在你的眼皮地下生活,嫁人,養別人的女兒。這些年,就生活在離你很近的地方,躲著你,你卻不知道……
曾經我恨我身上流淌著骯臟的血液,我恨我姓房,我恨我的母親是個不顧家的人。如果說不恨我的父母那是假的,他們只負責生,卻不負責教養。他們帶給我的回憶永遠都是痛苦的。
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的,活到20多歲,我沒有做過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沒有害過任何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父母?
知道他們離婚(實際上母親一走十多年,早就跟別人了),我難過的不是他們離婚。而是他們這一輩子稀里糊涂的過著,一個整天賭博,另一個不成熟一輩子追求男人的愛,卻把我的前半生害苦了。
從小他們就整天打、鬧,整天要離婚。沒過多久又好的如膠似漆,仿佛什么都沒發生一樣。后來,一個沉迷賭博,賭的家徒四壁,另一個墮落的一次次出軌……
打鬧越來越厲害,母親說:“從小我沒媽,所以,跟你爸感情再不好,我也不會讓你們沒有媽媽 。”這一句,成了我一輩子掙脫不了的枷鎖。
打斗持續不斷的升級,家里的空氣都是灰蒙蒙的,連呼吸都帶著壓抑的沉重 。
青春期的我為了你們不離婚,不惜傷害自己。看看你們親愛的孩子吧,別再打了,你們的孩子逃課了、你們的孩子抽煙了、你們的孩子喝酒了、你們親愛的孩子學壞了……別再打了好不好,求求你們別打了,看看你們打斗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吧!
為了你們不離婚,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不惜逃課,放棄自己的前程。你們知道我又多討厭煙酒的味道,就應該明白我有多么愛讀書。每一次喝酒、每一次抽煙、每一次逃課、我的心都在你們的爭吵片片割下,片片凌遲……
我要讓你們痛,我要讓你們后悔,我要讓你們知道你們失敗的婚姻,給你們的孩子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抱著你們不要吵,不要鬧了的想法做了太多傷害自己的事情。直到今天,我的左手腕還有一道丑陋的煙疤。
后來,父親和母親打的你死我活。母親更是揚言要自殺,這個世界上最難忘記的傷痛就是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逼著問你:“我們離婚你選誰?”比這更痛苦是要在你面前自殺,你的母親對你說:“我不想活了,別拉著我,讓我去死吧!”
母親在說完要自殺以后就失蹤了,這一走,就是十多年。
“十年生死兩茫茫”,這十年里我發瘋似的找著母親:夢見她在湖南,夢醒后買張車票就往湖南跑;夢見她在ktv于是,我去了很多城市的ktv;夢見母親在傳銷,我甚至想著怎么混進傳銷組織……
上帝最喜歡捉弄人。游戲越高級上帝越歡喜。我的母親不僅活著,而且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和別的男人成家,養育孩子。我的青春啊,我的叛逆啊,終究活成了一個笑話。以前傷害自己是多么的不值啊?不值得啊~不值得~
我忽然不知道自己的這一生應該怎么去過了。以前找到母親,是我活下去的想念。現在才發現找了這么多年的想念是個假象……
明明我才20多歲,流過的眼淚比80歲老太都多,明明我才20多歲,一顆心早已經支離破碎……
我不知道父母離異,母親為什么要拉黑我的微信。我不知道他們和多年前一樣:“你要爸爸還是媽媽”逼著我選擇,我誰也不選,為什么就拉黑了我的手機號和微信?
我怎么選?你們要我怎么選?我24歲了,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父和母,我怎么選?我只有誰都不選。
母親拉黑了我的微信,這也就是說以后不想聯系我了,不聯系就不聯系吧。反正從小到大母親也沒怎么帶過我,更是一走十多年。這些年,我有媽和沒媽也沒什么區別,我是父母雙全的孤兒。
這些年,聽見別人叫“媽”,我都轉過臉去,聽見朋友說:“我媽好啰嗦”,我立馬就跑開了。母親節朋友圈、QQ空間孝子賢孫們不斷的刷屏,我都不敢打開手機,就怕看見“媽媽”兩個字我會心痛。不敢聽、不敢看。誰在我面前提:“你媽……”我立馬爆發:“閉嘴!不要跟我提我媽!”所有人都不敢在我的面前提“母親”、“媽媽”這樣的字眼……
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接受父母離異的事實。花了很多時間去釋懷媽媽已經不再愛我的事實。
一整年的時間,我看了很多的心理書,后來知道了「原生家庭」這個詞,也學會了現在承受的創傷都來自小時候。只有回憶小時候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事件,分析給自己造成創傷的原因,并試圖勸解自己接受創傷,放下創傷,才能走出創傷。
第一創傷:小時候監護人換來換去
我的父母只生不養,把我丟給改嫁的奶奶養一段時間再丟給離異后一直獨處的爺爺養一段時間,接回他們身邊過一段時間,又丟給別人養一段時間。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直缺乏安全感。監護人不斷的變動,每一個監護人生活習慣,脾氣都不一樣。以至于我時常感覺被父母拋棄了、被奶奶拋棄了、被爺爺嫌棄了……
換來換去的監護人讓人從小到大缺乏安全感。并且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伴隨著我長大。
第二創傷:被毒打
換來換去的監護人都很沒耐心,經常毒打我。抓起頭發就往墻上撞,撞的鼻血就像盛開在雪地里的寒梅,順著鼻孔往下流……
板凳不僅可以用來坐,還可以用來往人身上砸;樹枝不僅可以用來燒火的,還可以用來賞“不聽話”的小孩一頓“皮鞭炒肉絲”;耳朵呢,不是用來聽聲音的,還可以拎起來:“下次敢不敢了?敢不敢了?”還可以這樣玩。這都是那些帶了我一段時間的監護人教給我的。
經常被毒打、虐待,以至于我非常的怕黑。晚上不開燈不敢睡覺,閉上眼睛都是恐怖地、黑暗地、哭喊地夢境……
第三創傷:拉黑微信
父母離異大戰落下帷幕。弟弟選擇了母親,并和父親斷絕了父子關系。而我誰也不選,我二十好幾了,沒必要去選。
母親以為我戰隊父親,拉黑了我的微信號,手機號。難過了很久我忽然釋懷了。父母也是普通人,父母的認知也會存在偏見。他們行為也會傷人。我把母親當成一個離異的普通人,去分析她的行為。忽然我就釋懷了,當我不再以母親的標準去要求她,而是以普通人的標準去看待她做的一些事,對于她拉黑我這件事,我忽然就釋懷了。父母也只是普通人,普通人都會犯錯。
第四創傷:“媽媽是因為你才活的這么慘”
這世界上殘忍的話很多。我的母親經常告訴我:“我從小沒媽,不是看我的孩子可憐,我早就不活了”
“你小時候我跟你爸爸吵架,一生氣我喝了農藥。被搶救過來我看著哭的嗷嗷叫的你,抱著你就哭。我可憐的女兒還這么小,不能沒有媽媽……”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站位。母親總是跟我說為了我犧牲了很多,這些話成了我一輩子也擺脫不了點枷鎖。
每次我會覺得母親為我犧牲了很多,會戰在母親這邊。父母吵架,孩子都會在心理上站在弱勢的那一邊。
后來母親出軌,離家出走十多年,我忽然發現自己站錯了位。父親和母親的撕x之戰把孩子牽扯了進來:“你選你爸還是選我?”
“你跟你媽還是跟我?”心理上,我選母親,因為她弱勢。可因為母親出軌,事實上,我又不敢選母親。她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忠”、“壞媽媽”的印象。
所以,不要總告訴你的孩子:“媽媽今天之所以這樣都是因為你”,“要不是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媽媽活下去都是因為你”,不要讓你的孩子心理有負擔的活著。她會活的很累,覺得母親犧牲很大,一定要彌補母親 。
中國離婚撕x大戰往往會牽連孩子。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傷害不是離婚本身,而是父母不斷地在孩子耳邊詆毀另一方。最殘忍的是逼著孩子:“你選爸爸還是媽媽”。無論孩子選擇了哪一方,都會辜負另一方。被辜負的另一方就會成為孩子心頭的紅玫瑰。
離婚,請不要牽扯上孩子,不要逼著孩子做選擇。更不要詆毀彼此。無論孩子判給誰,離婚對孩子已經造成一次傷害了,不要因為你們的撕x造成二次傷害。
如果當年我的父母沒有逼我選擇,沒有說:“我活成這樣都是因為你的出生”,我不會活的這么痛苦。如果他們當初沒有撕逼,而是告訴我:“孩子,爸爸媽媽雖然離婚了,但這不是你的錯。爸爸不再愛媽媽了,但爸爸媽媽依舊愛著你。”我也不會十幾年都活在父母撕逼大戰的痛苦。
前20年的人生是我不能決定的,也不是我想要的。父母失敗的婚姻、糟糕的生活帶給我的傷害終究被歲月熨平。以后的人生路要靠自己走。
青春是一條充滿驚濤駭浪的河流。有的人比較幸運,因為他們有父母的照顧,爺爺奶奶的疼愛,親友的夸獎。而有的孩子只能自己渡過這條河流,他們會受傷,會跌到。于是從受傷到愈合形成了一個循環,終有一天他們成為了游泳高手。可以自己安穩的渡過河流。
你所受的苦,都會在以后變成人生的一筆財富。
夏目若安原創,轉載簡信我開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