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小的時候,我們三五成群,一起愉快的玩耍;大一點,我們用帶著香味的信筏傳遞我們青澀的青春;后來我們包著短信套餐,用手指見證著我們那個時代的愛情友誼;慢慢的,我們習慣了滴滴的企鵝一閃一閃,那個時候我們的交流群,大抵是親戚家人 、游戲好友和同學朋友等,現在我們大多熟人我們用微信,工作上我們更青睞QQ。我們加的交流群越來越多,關注的公眾號不見減少,而真正值得閱讀的公眾號不多,值得交流的交流群沒幾個。
? ? ? ? 這是一個文化蓬勃發展的年代,也給文藝青年提供了大顯身手的舞臺。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中國微信公眾號數量超過1200萬個,相比2015年增長46.2%,預計2017年增長到1415萬個,于是乎,各類大小的交流群也跟隨者公眾號發展起來。
? ? ? ? ? 我們發現我們加入的交流群越來越多,而真正交流的卻沒幾個。我們本質上渴望被關注,希望在這欣欣向榮的圈子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正如孩提時代,我們焦躁不安,試圖引起大人們的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天都有各類優秀文章的更新,那些動則10000+流量的文章,把握時代熱點,觸摸著讀著的溫度。他們更像是調情的高手,總能激發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觸碰我們敏感的神經。
? ? ? ? 公眾號關注的多,交流群加的勤,我們似乎不想錯過大數據時代,最勁爆的熱點,最熱手的新聞。我們只要一有時間,就刷手機,看著那些推送的文章,交流群里面,到最后大抵新人報道,問聲好,有的淪為廣告鏈接滿天飛。我發現,我們的注意力很少可以集中,焦躁刷新三分鐘熱度成為常態。我們看的越多,接受碎片化信息越勤,我們靜下來堅持做自己事的概率就越低。
? ? ? ? ? 當我看完自律的文章后,我暗自較勁一定要學習,成為自律的自己,擁有美好人生;當我讀完,二十幾天讀書計劃文章后,我私下責怪自己為啥沒有做到,而每天浪費時間;當我看完,年紀輕輕,就經營自己人生,擁有粉絲過萬,再看看自己,覺得羞愧難耐。我看了很多勵志文章,催人淚下的故事,可是我依然如故在生活里過的不那么美麗。成功勵志自律的故事大抵相似,而他們并不是你,當別人有著資本去分享的時候,而我們做到的大多是羨慕和自我慚愧。我相信,真正有夢想和決心的,真正決定他們飛的高的是內心的高度。而大多數不過是沒有勇氣決心,而又不甘落后沉淪,偶爾的平衡內心,麻醉自己的解藥而已。
? ? ? ? ? 對于愛好文藝追求進步的我們,其實真的不用那么著急,公眾號喜歡就好,交流群加了那么多就可以,我們的精力有限,時間寶貴,我們工作本來就累,生活本來就不容易,把喜歡炫耀賣弄的朋友圈有的該屏蔽就屏蔽,把你從來不說話到處廣告鏈接的交流群該退就退。不是我們太絕情,而是真的耗不起。我不想給賣弄的人買單,也不愿意在自責悔恨中度過余生。大多數人不過想過好簡單的人生,如此而已。
? ? ? ? 我們關注著那么幾個優秀的公眾號,加著幾個時常交流的交流群,用心去讀優秀的書籍,踏實的做著工作,休息的時候該浪就浪,抽點時間在追夢的路上,簡單專注不急不躁。
? ? ? ? ? ? ? ? ? ? ? ? ? ? ? ? ? ? ? ? 蘇子游
? ? ? ? 喜歡的歡迎點個贊,寫的不到請你們批評指正,寫作不易,歡迎鼓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