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講了自證預言的道理,就是如果你一直覺得自己完不成某項任務時,最后你就真的完不成了。并且還在心里告訴自己:看見了嗎,幸虧沒有浪費時間在這個上邊,我的預估沒錯啊。其實,當你告訴自己自己不行的那一瞬間,你就不會為了它而做出任何努力,或者你已經不會盡力去做了。
我們都會為自己制定計劃,一旦自己的計劃被打亂,就會很生氣,比如說,按照自己的計劃這個時間本應該把專業作業寫完的,突然班長告訴你,你被選中了某場報告會的觀眾,于是,你就很不情愿的走向報告廳,很不情愿的坐在觀眾席上:切,我才不聽你這破報告會呢,真是浪費我的時間,拿出手機,擼幾把游戲.......
所以不管我們愿不愿意,在對待打亂自己計劃的“意外”時,我們最后都是以接受結尾,不過同樣是接受,我們是抱怨著接受,還是心平氣和的接受,還是欣然接受;第一種,影響心情浪費時間。第二,浪費時間浪費時間。第三,在以接受的基礎上,好好的投入到這個“意外”上,去做好這件事,也許還會發現意外的驚喜和收獲呢。
我就有過這樣一次經歷,很不情愿的被“意外”告知,周六日要參加社團的一次社會活動,我本計劃在周末把自己借的書讀完呢,于是,我心想既然已經無法改變,不如就好好的參加活動吧,沒想到的是,我在這次活動中學到了很多很多知識,這讓我對打亂自己計劃的“意外”有了新的見解。
之前我們對充實的理解是每天忙到沒有一丁點時間,后來慢慢發現,充實不是單純的忙,而是做好一件件小事,用心的投入去做好一件事,晚上睡覺前我都會覺得這一天很充實。充實是心理上的感覺,忙是身體上的感覺,心累 往往是“各種忙”的結果,心靈的充實則是我們用心投入的結果。
用心的投入的做好一件事,并不是只有自己喜歡的事才可以投入,我們會面對太多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狀態。當我們面對自己不喜歡,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時,告訴自己,試著去做做吧,也許沒有自己想的那么糟糕,并且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就不要想別的事了。
用心的投入的去做好一件事,也是解決焦慮情緒的最有效方法,沒有之一。當你焦慮與自己不夠完美不夠優秀時,不妨坐下來,把自己想看的書看上幾十頁,好好品品文字的微妙。不妨開始繼續學習一下正在學但還沒學好的技能,哪怕學到一個新的知識點,你的焦慮就會煙消云散了。
某些時候,面對某些不愿意做但又不得不做得任務,我們往往會覺得浪費時間,因為不出于自愿和主動做的事,往往不會投入,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就不會有所得,當你學不到東西的時候,當然會有一種時間被浪費了的感覺。
所以,在每個時間段都讓自己有所收獲,讓自己每天睡覺前回顧一天歷程時,都感覺留下了點什么。這是我們用心的投入的做好每一件小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