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由于結婚,和她老公在寶山區買了房,很早就不住宿舍了。現在我們三年級了,到了找工作的時候,她目標很明確,于是早早地找了份實習工作,是在一所中學當老師。由于工作地點是在徐匯,為了上下班方便,就和他老公在實習學校的附近租了間房子。
剛好搬來三天左右差不多就是中秋節了,她也很熱心地邀請我們去她家里做飯,過中秋。畢竟學校里的孩子從來都是打飯吃的,既吃膩了"外邊的飯菜",又都是姑娘,很想體驗下廚的快樂,就欣然地答應了。
中秋節那天一大早,同學的老公就開車來地鐵站接我們,帶我們一同前去菜市場買菜。從買菜這一過程來看,原來大家都是廚房里的傻白甜,把握不好一盤菜的分量,不過買過量,就是不夠。我們也會自嘲,把剩余的辣椒什么配料擱一起也能炒一碟菜了。對我我而言,之前也不是沒有過這種和朋友一起買菜做飯的經歷,只是這次感覺更現實點,因為這可能也就是半年后或一年后自己真實的生活寫照,租房,自己做飯。
雖然從買菜到切菜再到煮菜這一系列過程都充滿了樂趣,我們確實很開心。可這不是我要說的主題。真正強烈的感受是在進她家的那一刻就產生了。原來她租的是合租房,她所在的只是其中的一間臥室,里面還住著形形色色的各類人,陌生的男人,女人,孩子。當然我們之前也知道兩千塊在徐匯也只能租一間很小的房子,可當你真正踏入到那個環境中去,才真正直觀地體驗到了大城市的蝸居。廚房是公用的,其中一家房客還帶著兩個孩子,他們的活動區只限于一間臥室和廚房旁邊的一個小客廳。我們去的時候,有一個男孩正在客廳里寫作業,我們這一波人流突然闖入,并且徘徊于臥室和廚房,不知道有沒有打擾了他的學習。也許跟久了在大城市打拼的父母,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可是真的希望這些孩子能有自己的一間臥室,一間屬于自己的隱秘空間,用來讀書、學習、游戲都好。
我們幾個人暫時地蝸居在這間小小的房間里,大概都受到了一點點現實的沖擊。這樣的現實堅定了那些本想著畢業后就回家的人的信心,也更加動搖了諸如我這樣一些在大城市和家鄉間搖擺不定的心。
是啊,到底是回家過相對舒適的生活,還是為了更多的資源和可能性留在這里生存?這個問題不知道困擾了多少人,也是老生常談。難就難在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許你什么都想要,既想要穩定舒適,又想要有職業發展。但終究還是要在其中權衡,當你明白了你需要的是哪個更多一點,哪個相對少一點,也就做出了決定。得到的同時總會失去些什么,一定要坦然面對,然后認認真真把你選擇的人生過好,過有趣,過充實。
雖然時間很寶貴,機會也稍縱即逝,但人生不是固定的,總要來來回回地折騰,然后才能再相對地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