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在杭州讀的,自然常被問:你畢業后要留在哪里?杭州還是自己老家?
我的答案未曾變過:我畢業后要留在杭州。
G20過后,杭州的房價瘋狂上漲。2018年的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2022年的亞運會,舉辦地點都在杭州,杭州的國際知名度在不斷提高。杭州是目前最有希望成為繼北上廣深之后的第五所一線城市,房價不必說,會貴到普通人買不起。
杭州對我而言是所陌生的城市,我在杭州沒有“靠山”。留杭州對我來說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家里沒有經濟實力給我在杭州買房,我能依靠的只有我自己。誠然,杭州的薪資水平比我家鄉高,但杭州的消費水平也很高。光是房租就占了一大半,在我的公司附近租一間有獨立衛生間的單身公寓,大概要1500一個月。為了省錢,當然可以租的遠點。我有同事與別人合租,租的是民房,一個月600。但省錢的代價是,他每天要趕公交和地鐵,通勤時間長達3小時。
我的很多同學雖然也找工作,但他們都沒打算在杭州長待,而我是個例外。我知道我將來我在杭州的日子不會過得很舒服,本就不多的工資,扣除五險一金、房租、水電、交通費,所剩無幾,但我還是選擇待在這里。
杭州的交通非常便利,有多條地鐵和各個時間段的公交。從一個城區到另一個城區是很方便的事。同時,正因為杭州對我來說是陌生的,我不用擔心去一家商店就被人認出來,那樣會讓我很尷尬。如果是認識的,我就沒辦法以顧客的身份買東西了。更為關鍵的是,我知道自己是個有性格缺陷的人。不善交流,遇到長輩不會主動打招呼,做事沒主見。性格是人的天性與環境的產物,而離開自己的家鄉就是我的一種嘗試——改變自己的環境,讓自己不再局限于舊的關系網中。只有這樣,我才占據了主動性。既然是改變環境,當然是要往大城市走。人群的聚積可以讓一個有性格缺陷的人不必羞澀,因為他可以用其他的的方式獲得他人的尊重。
小地方是容不下各種不同稟性的人的。拿我媽為例,她從十幾歲就開始工作,到現在三十多年了,她所從事的工作只有兩個,要么幫我爸的忙,要么就是從事紡織類的工作。而不止我媽是這樣的,村子里的女性也都和我媽一樣,連我奶奶從事的也是紡織類的工作。女性的觀念依然停留在“男耕女織”上。問題是,如果有人不喜歡紡織工作,那她也只能強迫自己喜歡,因為她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干什么。而在大城市,每個人的選擇就很多,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最擅長的、最喜歡的工作。我是做IT的,但在我的家鄉IT類的公司很少。如果我回家,我就肯定不能做IT,我的選擇范圍大大縮小。我很可能聽從父母、親戚的意見從事一份他們認為還不錯的工作。這樣的日子未必就會過得很差,但也很可能就是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