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1牛哥上半生下半生
關于婚姻、職場、信仰、生活
歡迎你來關注
導語:有云,"以智慧劍,破煩惱賊"比喻智慧如劍,可以斬斷一切煩惱。但事與愿違,常常是"揮劍斷水,水更流",凡事有界,過猶不及。與其斬斷,不如守住界限。
我們生活中有看得見的界限,比如國界線,斑馬線,院墻,警戒線,護城河。
但是有更多看不見的界限,比如商業發展的界限,近幾年的商業跨界,本質上是尊重界限,重新定義界限。
還有人提出大數據時代,共享無界,其實是有界的,只是新定義的界和以前的不一樣了,看上去好像不存在了。
還有人際關系中存在著看不見的界限,有些時候我們會重視,有些時候會忽略。
比如下面這個故事
我有位朋友Andy,過節陪女朋友回家,在女朋友家住了兩天一切都順利,就是家里人多,倆人沒有單獨相處的機會。恰好,那姑娘的父母出門要很晚才回來,倆人得其所愿,在一起卿卿我我,談情說愛,細節部分看官您自行腦補。正親熱間,吱呀一聲門開了進來一個人,把他給驚著了,院子的門鎖著的呀?沒聽到什么動靜怎么家里就進來人了呢?進來的人是鄰居大姐,這位大姐神態如常和姑娘嘮起家常,那姑娘也神態自如,沒覺得有什么不妥,聊了幾句后那位大姐告辭,沒走大門,順著院墻跳回自己家院子去了。
他就奇怪地問:"怎么不走門?也不敲門?要不要報警?"
"哈哈!什么呀,我們這里都這樣。"
"都翻墻嗎?"
"墻高的話就不翻,以前我家這堵墻高,為了方便拆了一截。"
"都不敲門嗎?"
"門都開著,夜里才上鎖。"
"好奇怪呀!"
"鎖上門才奇怪呢,你大白天的鎖著門,家里在搞什么見不得人的事。"
這個故事里有被忽略的界限嗎?或者我們不覺得是個事兒,習以為常了。
就像你小時候,鄰居胖大嫂看你可愛,
也不征求你同意,就用手捏了你的小雞雞,滿足的說"真可愛呀!"
當時你也掙扎過,反抗過,但無濟于事。
等你長大了,你也忘記了掙扎。
就在昨天,你也把手伸向了鄰居胖小子的小雞雞,
在他的掙扎中,你滿足的說"真可愛呀!"
有人說,世界上無非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上帝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別干涉他人的事,順應上帝的事。
這句話說的有一定的道理,難點是我們常常搞不清楚這三件事的界限。
我有位客戶,請我幫助他如何搞定他的兒子,據他說,他盡可能的給兒子好的生活環境,在經濟上不斷滿足他。他的兒子今年25歲了,游手好閑,玩游戲,泡吧,交一群狐朋狗友,在外惹事,每次惹了禍都是他出面搞定。他現在焦頭爛額,感覺自己盡力了,一想起這孩子就頭疼。
我聽完他的敘述,對他說:"你兒子他來了嗎?"
"他不愿意來,他覺得自己沒有問題,現在這樣很好。"
"那有可能真像他說的那樣,他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你。"
"你怎么能這么說,我這么負責任了,還說我有問題?"
"是呀,你負責任的把他該負的責任都擔起來了,他需要什么你就滿足什么,你替他著急,替他焦慮,你忽略了界限"
"你說的界限是什么?"
"就像你很負責任的把鄰居家打掃的一塵不染,自己家亂的一團糟,然后你抱怨鄰居什么都不干。"
"那該怎么辦,這樣對孩子是不是太不負責任了"
"有可能你先要把自己的家和鄰居的家分清楚,把自己家打掃干凈,你的鄰居自己住著亂,也許他會開始自己動手打掃的"
"我只要盡到責任就好了"
"你試著想想你真正的責任是什么?"
"讓我兒子自己學會負責任"
看著他逐漸開朗的表情,我知道,界限幫他走出困局了。
如何守好自己的界限呢?我有點點心得:
1.? 尊重他人體驗生命的權利,包括體驗失敗、壓力、痛苦。
2.? 別試圖操控他人,操控是魔咒,誰想操控人必先被操控。
3.? 不斷地原諒和寬恕,放鳥兒飛走,還鳥籠自由。
4.? 每個人都是一個系統,要用系統對系統的思維方式對待別人。
5.? 學會獨處。
送各位看官一句話:
只有你接受自己是孤獨的時候,
你才會發現自己,
并非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