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想記錄寶寶成長,偶然地開始在簡書寫作。很多次嘗試寫作,從未長久。
這次動筆前,已經積累了一兩年的生活材料。開始的一周,日更不成問題。再往后推移,完成1000字的寫作,需要花一些時間閱讀以及思考,勉力能維持住。望著他人的成名神話也不是沒質疑過自己,只是我的人生經驗中,很少有不費力憑借本色就得到認同的,這次也只是多一次例證而已。讓我意外的是盡管沒有外界肯定,我并沒有如常去自我否定和放棄,反而清晰地認定自己寫作方面有不足,且這是得不到外界的主要原因。
根據對自己的能力的估算,短時間內我并沒有辦法翻盤。那就只能“fake it until make it ”,我先以各種辦法保持住每日寫作這一習慣再說其他。每天需要4到5個小時的時間來閱讀與輸出,這到4月中旬還能夠堅持。
4月中下旬始,一連串的事情打斷了我日更的節奏,各種內外部原因合在一起使得日更所需要的時間得不到保證,日更被迫中斷,倒也沒有羞惱,平靜接受。事情一忙完,就趕緊拾撿回來。這次中斷的其中一個事情是朋友請我去工作幫他做幾天翻譯。也是這一件事情讓我看待自己的性格有了新的角度。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對于自我的信念發生了很大轉變。
朋友是開辦竹制品加工廠的,主要做出口貿易。泰國某集團下的兩家食品公司是他的客戶。因此,集團辦公室派負責供應商資質審查的兩名工作人員來他公司進行例行檢查。工作人員只會泰語和英語,要求朋友配備兩名英語翻譯。朋友的公司只有一個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朋友給我打電話,詢問是否有空過去工作幾天。因交情甚好,我在詢問了一些問題確認自己應該能夠應付后就答應了。
回家跟爸媽說,需要外出工作三天左右,要去給 XXX 做下翻譯。我媽媽的反應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你行不行啊,別不行出什么洋相啊?”媽媽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毫無惡意,是真的表示擔心。
這樣的話,我成長過程中經常聽,每次聽到就開始忐忑,自我質疑。雖然經常嘴硬說不會有問題,但是自己并沒有信心。最后的結果大概率就是弄砸了,弄砸本身又驗證了家人的預言。自我懷疑與外界懷疑相輔相成,將我拉入自我認同度極低的深淵。
“你行不行”的疑問是夾雜在一段對話中,我故意沒有回應。媽媽連問兩次,我只抬頭看了她一眼,并不作任何回答。
這個問題無法回答。或者說,這不是一個值得回答的問題。我的優缺點自己了然于心,單詞量足夠應付日常交流,扇貝打卡已經堅持近兩年。平時常看英文論文,閱讀不成問題。但是,在日常交流中很少用英語,語法上有很多問題,我的英文思維習慣也沒有進行過刻意練習,問題還很多。最大的問題是有意識的積累還不夠。
做翻譯于我是個新的嘗試,也是我重新評估自己優缺點的好機會。我更希望聽到的問題是你覺得還需要做些什么準備?而不是反過來我需要去安慰圍觀者,只因為圍觀者是親人。我無法苛求,只能不回應。
這讓我想到了一位朋友。第一眼見他就覺得他和我很不一樣,不是因為他的履歷極其光鮮,而是因為他散發著恰到好處的自信,不多不少,就那樣恰恰好。接觸多了以后發現,他有一種特別的本事,對別人夸獎或批評都毫無違和感,我很少看到這樣的和煦。
對他人的贊美在我的家庭教育里是用“做人很假”來概括的。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我很少得到贊美,經常得到的是“別人就能做到你為什么不行”的挑剔,也就沒有學會如何去贊美他人,挑剔他人倒是特別在行。
對于自卑的人,最常聽說的一句勸說就是相信自己。問題就在這里,要相信自己到底是在相信什么?
常見的自卑者所以自卑,在于得到肯定的經驗太少。他能夠相信的就是相信自己不行,然后更加自卑。另一種自卑者是在某一方面很突出,比如擅長考試,在學校封閉的環境中,他依靠考試能夠維持住自己的自信。但是,長大成人后,真實的社會中需要組合拳,他卻只能一招鮮,虛假的自信一夕崩塌,很多悲劇如是釀成。
我的問題就在于不能相信自己。你告訴我要相信自己,好,路徑在哪里?
我能從自卑最濃重的陰影中挪出來一點點,依靠的是對于僅有的一點點成功經驗的反思。大約90%的事情我會做失敗,但10%我是怎么做到的。這10%成為我破解自己能力的鑰匙。在這個反思的過程中,我識別出了我在哪些事情上能夠堅持,我在無意識堅持著什么觀念,我是怎么看待需要認真對待的機會的。這些反思推著我一步步往前走,終于走到了陰影的邊緣。
接續上面的故事。兩天的供應商資質審查,走訪工廠、文件審查,泰國工作人員一步步的檢查極為仔細,令我嘆服。只是,他們的口音之 broken讓人崩潰,很多信息是靠紙筆完成交流。翻譯過程中還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雙方工作我都不熟悉,交流時間有些長,對于雙方的意思理解不夠準確。
我朋友和他的日本客戶因為聽不懂又需要提供相關信息,最后有點堅持不住發了牢騷。我意外地沒有過多在意他們的評價,而是將他們的牢騷轉化成疑問,與泰國工作人員進行了溝通,再解釋給他們聽為什么需要這樣做。翻譯過程很辛苦,但好在工作最終順利完成了。我翻譯表現最好的環節是在開始和結束會議上,對照有 PPT ,能比較明了對方的意思。
這是我相信的東西。我相信自己的翻譯肯定存在問題,但同時我也進行了一次自我突破,比如泰式英語口音也無法阻擋我要交流的決心,哈哈。承擔這次的翻譯工作,重要的是讓我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問題在哪里?如果我想提升需要做什么?
破解自卑就是相信自己會有問題,相信自己并不完美。普通人,相信天縱奇才,相信一鳴驚人,只會痛苦不堪,以致更加自卑。因為苦等十年、二十年,才華并不見縱橫的跡象,他人也只是被多次驚嚇而已。在這簡單的二分法中,這么多年自己一直站錯了邊,選擇去相信與能力并不匹配的理念。
原來,相信自己也需從實際出發,被灌輸著去相信并不適合自身能力的信念,反差并不總是萌,更大可能是異常痛苦,就像無論你如何蹦跳卻總也夠不著的糖果。糖果再誘人,也無法彌補那漫長的蹦跳對身心的傷害。這個過程,有人成功躲過,就像我那位從小接受的是鼓勵教育的朋友。我只能站在那里默默忍受,直到有能力喊停。還有人終其一生也喊不出來那一聲不要。
真正的平衡其實是在點亮地圖,而非讓你看不到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