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教育曾經是個光鮮亮麗,虛無縹緲的詞匯,它似乎神圣,卻又看的見摸不著,它常常出現在耳邊,但是有時候卻又抽象的不知所云,就這樣,我們在它的籠罩下一天天長大,就這樣,我們在它的籠罩下越來越麻木。然后自從脫離學校教育以來,很久很久沒有從耳旁聽到過這個詞匯,但是這個詞匯卻深深植入心中,時常浮現在腦海中。從此教育不在抽象,而是變得深刻和具體。
? ? ? 教育的第一方面為家庭教育。一般人在懵懂狀態時都懷有天性的慈悲,這些慈悲源于母性的善良。后來在父母的影響下形成了初始價值觀,但是每一個人的父母所施加的教育不近相同,但是總歸都有狹隘的一方面使之大多數人天生人格便不健全,如果我的一生一無所成,我只希望我將來的孩子能夠擁有健全人格,如果能夠實現的話那么便死而無憾了。但是話說回來,就中國普遍家庭教育而言,呈現功利化趨勢非常嚴重,從小家長就會教育孩子要好好讀書,掙大錢成為人上人,但是從來很少有家長身體力行的教育子女讀書是為了讓自己更好,更優秀,最終成為一個于國于家有用的人。因此從兒時起,讀書的書便鎖定為教材,其余便成無用之書,所有活動便只基于作業,實踐成了無用之動,但是到頭來‘真知出課外’還是有其正確性的。
? ? ? 第二方面為校園教育。在我看來,這些年的教育束縛性多,創造基因少,我們這一代人深受其害,對此不過多言表。我個人認為教育應該這樣實行:首先,在學生年幼時,也就是心智養成期間,應該主抓德育教育,像民國時期一樣,教育的初始階段應該教育孩子怎么做人,及其受用一生的行為準則,從一代起逐步提高國民素質,直到最終新人換舊人,這一塊我們簡單稱之為初級教育。其次,當德育教育圓滿成功時,應該進行選擇式通識教育,即像大學修學分一樣,但是課程高度自選化,減少對于偏科學員的埋沒,同時鼓勵創意,提供盡可能多的資源與氛圍,提倡興趣學科結社,取消班級制度。在這個階段各行業突出潛質的學員應該初步嶄露頭角。我們姑且稱之為中等教育。再次為專業教育,依據自己最擅長專業修習專業課程,并努力培養各專業骨干學員,形成良性循環,同時結合精英企業的社會實踐與教育體制內所提供的物質資源供學生創造實踐,從而培養出有能力,有素質的新一代國民。
? ? ? 第三方面為社會教育。社會真的是一所大學,能讓精英頹廢,也能讓乞丐崛起,能讓財富蒸發,也能將棱角磨平對于社會教育而言,每一個新人的第一份職業都要選擇一個錢少活多離家遠的工作,這樣才能不會被后續的困難所嚇倒,這樣才能深刻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做到孝行合一。這是我盡半年來最大的感悟,也因為此,我要感謝我的第一份工作讓我享受的那段勞累的時光。等將來我有子女也應該是對他們的基本要求。
? ? ? 也許上述所言有烏托邦一樣的幻想成分,但是我只是把我現在所思所想的表達出來,人一生最珍貴的不是因為守財奴與為非作歹的道德品質所取得的富可敵國的成就,而是永遠總有一顆肯于思考的大腦,人因思考而偉大,人又因思想而幸福,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