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譜·三之筆勢(意譯)
續
世人相傳宣州陳氏世代擅長制筆,
家傳王右軍與其祖《求筆帖》。
后代子孫尤其精工于制筆。
至唐代柳公權向宣城陳氏求筆,
陳氏先給了他二管筆,對其子說:
“柳學士如果能書善寫,當會留下此筆。
不然,如果他將筆退還,
就把平常的筆給他。”
過了不久,柳公權因為筆不好用,
要求換筆,陳氏于是就給了他平常的筆。
陳氏說:“先前給他的那兩支筆,
非王右軍無人能用。
柳公權確實比他差得太遠了。”
孫敬侍奉母親至為孝順,
每每得到甘甜鮮美食物,
必奔跑著奉獻給母親。
每每在地上畫字書寫,
楷書草書都頗得其法。
衛恒每次在酒肆中書寫大字,
都令人開價才可欣賞,
以此償付酒錢。
等酒錢足夠了,
就將大字清除后離開。
筆譜·三之筆勢(原文)
世傳宣州陳氏(1)世能作筆,家傳右軍與其祖《求筆帖》。后子孫尤能作筆。至唐柳公權求筆于宣城,先與二管,語其子曰:“柳學士如能書,當留此筆。不爾,如退遺,即可以常筆與之。”未幾,柳以為不入用,別求,遂與常筆。陳云:“先與者二筆,非右軍不能用。柳信與之遠矣。”
孫敬(2)事母至孝,每得甘鮮,必奔走奉母。每畫地書,真草皆知也。
衛恒(3)每書大字于酒肆,令人開之納直,以償酒價。直足,則埽(4)去之。
【注釋】
(1)宣州陳氏:制筆世家。宣州,今安徽宣城。
(2)孫敬:信都(今冀州)人,東漢政治家,縱橫家,成語“懸梁刺股”中“懸梁”的主人公。
(3)衛恒:字巨山,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西晉書法家。官至黃門侍郎,曾著《四體書勢》,收入《晉書·衛恒傳》。
(4)埽:古同“掃”,打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