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蒼山
與其說是山,倒不如說是連綿的小丘。
雖說不大,卻有靈性隱存,每遇秋盡東來。便是良辰美景,有釣叟的詩為證:
秋山含晚黛,不語對斜陽。
依杖行云遠,臨溪野水長。
殘枝疊幽徑,葉落漫松崗。
欲往深山里,山深夜氣涼。
是以釣叟在此開山門,名曰“蒼山”,說白了,釣叟之前世上無蒼山,釣叟之后蒼山名震天下。
位列三大天宗,卻不爭于世,只求逍遙二字。
門徒不多,只有蒼山七子,站在山門往后看有草屋,有竹籬。甚至在最深處,蒼山第五子,直接把房子建在墳墓旁邊,美其名曰“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主要與他的修行有關。
說起修行,蒼山不拘一格,比如掌門善釣,曾于月潭觀魚三年,最終悟得逍遙二字,自稱觀魚,世人送他釣叟二字。
再比如蒼山老二,曾深陷于紙醉金迷之中,在紅粉佳人之中流連,最終練成閉眼劍法,自稱看不得這污濁的世界,殺人時只有一劍,睜眼時對方便已落敗。
老三古板,老四善戰,老五陰沉,老六吝嗇,老七愛月。
各有各的修行,各有各的逍遙。但蒼山只有七子,永遠也只有七子,每臨亂世七子便會各找各的傳人。
二、子沖
子沖,長三尺,劍柄寬厚,劍格處“子”字被刀痕覆蓋。是由杜氏鐵匠鋪熟鐵打造而成,是三代弟子中第六子白樂天所留,劍鞘已經丟失。據傳第六子在打造這把劍的時候,足足花費了八兩銀子,因此對它格外珍惜。
與此相關還有一個典故,叫做“劍出蒼山”,是指開山門第六十年,即三代弟子白樂天,下山修行之時,在青州境內,發現魔教蹤影,本著大師祖所留“逍遙”二字,便要追查下去,看他們是否傷及無辜。
是夜,微風浮動,三兩點星光,不遠處的村莊傳來淡淡血腥味,白樂天動如脫兔,沖向村莊,只見邪教眾人殺人作樂,浴血即為修行。
匹夫一怒,便要流血,更何況白樂天不是匹夫,折柳為劍,沖向邪徒。想象中激烈的廝殺并未出現,只在十個呼吸間,邪徒眾人倒地,只剩白樂天一人立于場中。
捧劍齊心,眉頭緊皺,只見那劍格處不知何時被人砍中,這可是八兩銀子打造來的劍。
最終舍身入魔,邪徒盡屠。自此,白衣劍客自蒼山,一時之間光為流傳。
三、幽落
幽落這個詞出自觀葉,觀葉是二代掌門,顧名思義,觀葉以入道,悟得“因風起”身法,卻不以“觀葉”為號,以“幽落”自稱,為釣叟唯一傳人。
一代七子在亂世洪流之中全部殞命,當時只有釣叟有傳人,其他六子并無傳人,因此觀葉也就有了代師收徒的責任。
正可謂是“上窮碧落下黃泉”,終究找到了七人,而自己卻因在尋徒過程中,與魔斗,與佛斗,與人斗,終究耗盡心力。
于三代七子練成北斗合擊劍陣之時,無疾而終。
陣成之時,大喊三聲“好,好,好”三字,風勢因他而起,轉了三圈,而又四散。
三代七子神情肅穆,不見悲戚。
三代七子中第二子接過掌門之位。
四、碧波
開山門第十年,江湖暗潮蜂蛹,釣叟獨坐云湖邊,說是云湖,其實就是一山溝,溝中有水,又因自己名叫觀魚,故而稱之為云湖。
一女子站在他身后,只求加入蒼山。其實這女子大有來頭,為拜月教圣女,一身修為坦蕩。
釣叟緊盯湖中魚竿道,你知何為逍遙。
女子答道,劍指本心,即為逍遙。
“那你可知我蒼山門中有幾人得真逍遙”
“蒼山七子盡得逍遙,三先生雖說古板,卻不失為規矩,方寸之間便是規矩。”
釣叟點頭
女子繼續答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四先生迷戰成狂,但不失本心,只戰卻不傷人。”
“五先生,身處幽冥,心向人間,據我所知,五先生最愛在夜間匡扶正義,卻被世人稱為閻羅,實在不妥。”
釣叟一聲輕笑
“六先生吝嗇卻又樂善好施,碰到了可憐之人必定豪擲千金,實在是個熱心腸的老好人”
話越說,女子越發自來熟。
“唯獨二先生我看不透”
釣叟接道,“老二是佛”
女子頓首。
釣叟接著道,“逍遙二字終究是參不透了,可我們六子的活法,太過苦了些。”
語罷,釣叟指了指北方,“若你不嫌棄,就做個第七子吧”
女子接道,“好,不過我有一個要求”,頓了一下又說,“以后要叫我七師弟,不能叫師妹”
釣叟大笑,時年云秦二十年,北方戰亂。拜月圣女入蒼山,江湖轟動
五、張一刀
張一刀名字的由來,也稱的上是一件奇事,載于蒼山門前解劍石上。
“云秦三年,二先生子不語遇屠夫。屠夫一刀,子不語方寸,二先生敗,屠夫勝。”
當然,并不是屠夫的本領超過二先生,只因屠夫與二先生論道敗北。
二先生以規矩為本,以不平為心中氣意,說起話來就是個老學究。
而屠夫卻截然不同,終日與血腥為伴,不知那些大道理。
解劍石上書,“子不語,怪,力,亂,神。屠夫,殺豬,宰羊,洗青菜。子不語再敗。”
六、解劍石
與其說是解劍石,倒不如說是解劍碑,為后人所留。
青石不高,但周圍,全是三尺青鋒,有袖劍,有名刃。只因這是蒼山,劍出蒼山。
當然除了劍,還有其他事物,有時有雞腿,那是乞丐留下的,有時有團扇,那是多情女子所留,過往人群,無人不敬。
從解劍石,向上看是山門,山門破舊,只有“蒼山”二字還算蒼勁,若站在山門望內看,已無人煙。
七、飲雪
盡管在我來到青峽之前就抱著必死的準備,盡管老二勸我,“北突入關,不再是易姓之事,而是亡天下的事,我漢人天下豈能說讓就讓?”
雖說大義使然,可我仍有私心,不忍心讓這六個小師弟經受這亂世之苦。
老二勸我,老三勸我…就連老幺也勸我,蒼山劍,蒼山劍,問逍遙,問逍遙。
都道觀魚師祖為釣叟,卻是隱藏一分非敬畏之心,何為釣叟,坐觀垂釣者,無非愿者上鉤。
可當世人害怕他手中劍的時候,何時問過他的逍遙。
劍指本心,七師祖又是何等聰慧,卻不明白二師祖的逍遙,其實二師祖才是真的佛,偽佛爭于世,存異己之心,可二師祖只求一劍,以劍憐蒼生。
可佛又如何,魔又如何?
我蒼山七子,只問逍遙,千里一劍,快意恩仇。
可天下擺在那里,佛不語,魔不問。
青峽之外是北突,青峽之內是云秦,可憐蒼生又要陷于亂世。憑我幾人又怎能阻擋歷史的洪流。
姑且把我七子稱之為螞蟻吧,七只螞蟻與一只螞蟻又有何區別。
但自問又不能辱沒七位師祖的遺志,想到這里,我動身入夜色,青峽矮于夜雪,青松隨風潦草。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只身前往賊人頭領營帳。未近營帳,便有斷喝之聲響于耳邊,“何人行刺。”
行刺不成只好退走,就在我退走之時,營帳之中走出一莽漢,豹頭臥蠶,一聲拳響,氣勁沖過后背,一停一頓之間,憑著“因風起”的身法,再次疾馳。
奔至營地之時,卻見六個師弟站在營帳之前,老三道,“掌門師兄,可記得師祖傳下的七星劍陣”
我默默地點了點頭。
老幺接過老三的話道,“我看青峽易守難攻,兩側崖石突兀,中間狹長,不如我們七人以劍陣為引,擊他個零零散散,好叫他賊人有來無回。”
見我猶豫,六師弟開口道,“師兄放心,我等一擊便退。”
話已至此,只好答應。
……
望著渾身浴血的老幺,我心中自是悲痛萬分,千不該萬不該聽從他們的建議,尤其是云秦軍營萬箭射來的時候。
七星,七星,如今只剩下了六星,一向懂規矩的老三,怒不可遏。
“天下人,天下人,何其可笑的天下人”
我怒笑道,“老三,莫非忘了三師祖的教誨?云秦負我,與天下人何干,莫再入了魔障?”
一聲痛喝,倒喝出了觀魚師祖真意,破了我的知見障,何為逍遙,我有一劍心可以慰風塵,風塵不解意,又何必去管它那林鴉鳴躁。想來,觀魚師祖指著北方的時候,已經是在向七師祖傳道了。
不是不爭,我爭的是這天下,是護的天下人平安無事,我愛這山水,只愛云秦這山水,日子苦些無所謂,只要我的茅屋尚在,可以遮蔽風雨即可。
一向吝嗇的老六,道,“可掌門師兄,老幺他…”
“既然云秦負我蒼山,蒼山不負它便是,七子,何為七子,管他那白云蒼狗…”
“諸位師弟聽令,缺了老七,我即老七。結陣,埋那蠻子個干干凈凈。”
……
八、彈劍歌
顧名思義,是歌名,卻不知是哪一個人命名為彈劍歌,需歌者彈劍,七人配合。
不知從何時起,彈劍歌響徹蒼山。
時年云秦未亡,可新楚欲爭霸天下,云皇帝拜訪蒼山。
蒼山七房門前,均有四座牌位,據傳,只有一掃墓人,往來其間,云皇帝未見其人,只六個娃娃居于山中。
每日清晨,便會齊聲誦讀彈劍歌,歌曰:
丹心負美名,撫筑傲俠群。
劍映秦都月,風嘯易水云。
悲歌成一笑,烈酒過千巡.。
鑄劍當折劍,英雄我與君。
(注:摘于網上《荊軻》)
年末,云秦亡,新楚立。
掃墓人歌聲響于蒼山,劍鳴于云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