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 ?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
如果在小學里沒有教會他迅速閱讀,他日后在學習中就會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
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閱讀——這是預防智力惰性和學習落后的可靠手段之一,這也是一個人沿著它向智力文明的頂點攀登的一條崎嶇小路。
看完《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對閱讀重要性的極力肯定,并且叫人腦洞大開的是他認為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僅對語文學習有幫助,還有助于幫助提高孩子的各種思維能力。
比如當一個學生數學能力低下時,蘇霍姆林斯基給他開出的“藥方”居然還是閱讀——讀一讀關于數學方面的故事等等。
還有,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說:
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后,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
我女兒琪琪現在是摯愛閱讀,回家第一步就是抱著書看,吃飯的時候看,上廁所也看,小朋友們到一起也是看書交流書。
現在我來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吧。
第一階段,學齡前主要以家長讀書為主。
琪琪幾個月大的時候,我就有意識地給她看那些薄薄的、小小的、色彩鮮艷的小手撕不破一類的圖畫書,慢慢地開始給她訂一些畫報。
我的體會是最好訂成系列的書,每一期都有固定的幾個角色,孩子會印象特別深刻。
我那時候給她訂過的書有《幼兒智力畫報》《幼兒畫報》等,每晚早早坐在被窩里,給孩子念兩三本書。
念書的時候我的感覺很痛苦,有一年我工作特別忙和累,給她念著念著我就迷迷糊糊似睡非睡,或者忽然沒聲音了,女兒會晃醒我,堅持念完,然后才心滿意足地睡覺。
我總感覺不到功效,有時候會動搖,可是慢慢地一歲多的琪琪就會一個人在家玩自言自語念叨那些晚上聽到的故事。
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琪琪一歲九個月時,我給她讀小豬圓圓因為妹妹的出生倍感失落因而在一個風雪夜離家出走卻迷了路的故事時,琪琪兩汪眼淚泫然欲泣。
我大驚失色,心想難道她聽懂啦?
半信半疑我又讀一遍,她又是如此,我才終于相信孩子是真的聽懂了。
所以,如果孩子在學齡前,一定要多聽書,潛移默化,一定有作用的。
不過,這個過程對于忙碌的奶爸奶媽來說,實在是漫長而艱辛,不過,為了孩子,一定要咬牙堅持呦!
這個階段,主要依賴家長的念讀。
第二階段,小學一年級上學期以注音閱讀為主
這個階段的琪琪識字不多,讀書慢,很多時候需要借助拼音,我從她開始上小學就立志決不再給她讀書了。
現在想來,我是太懶了,但是我自己要解放自己,覺得無論如何我要歇一歇了,她一說要我讀書,我立即躲瘟疫似的逃掉。
所以第一學期等于浪費掉了,琪琪還在吃老本,每天自己翻翻她早已爛熟的《幼兒畫報》,學校需要讀書交流個人展示故事的時候,她就自己從畫報里選故事。
下學期,立志偷懶的媽媽一口氣網購了二三十本書,把什么中小學生必讀書目幾乎買全了。
可是琪琪愛看的不到一半,不愛看的至今也沒看。她比較喜歡的有《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洋蔥頭歷險記》《小公主》等。
喜歡的百看不厭,不喜歡的束之高閣。
我沒有強迫她看,只是學習尹建莉老師,想法設法誘惑她,有些書,她一旦看個開頭就相見恨晚、愛不釋手,她要實在不喜歡的決不強迫,決不敗壞她的胃口。
這個階段,還不能自主閱讀。
第三階段,二年級開始閱讀無注音的長篇系列小說。
這個階段,楊紅櫻的小說功不可沒。琪琪是從《笑貓日記》真正開始自主閱讀的。
當時,我一下子給她買回來20本,琪琪看的第一本是《云朵上的學校》,開頭最難,她開始看時,我忐忑不安地察言觀色,唯恐她棄之如履。
還好,只見她一會兒驚嘆,一會兒大笑,時不時拍案驚呼:“太好看了!”
這時最高興的是她媽我,感覺自己終于解放可以放手了。
順理成章地,20本很快看完了,連帶著楊紅櫻的20本《淘氣包馬小跳》和“非常系列”也順利地看起來。
琪琪喜歡看的還有鄭淵潔的皮皮魯、舒克貝塔系列。
這一階段的成果是可以自主看書了,速度也大大提高,只要電腦電視手機控制著不看,只要自己在家基本上都是看書。
弊端是只看楊紅櫻和鄭淵潔的書,其余的一概看不進去。
第四階段,深度閱讀,廣泛涉獵文史哲。
這個階段是我的臆想,琪琪還停留在比較淺層的上一階段,亟待提升閱讀品質。我沒有很好辦法,還需要多想想辦法。
菡雨之戀的體會是,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學齡前多熏陶,低年級時多干預。我個人認為,小學時期是閱讀的黃金時期,孩子作業負擔較小,吸收能力強,可塑性高。
琪琪現在的閱讀習慣很好,現在只要有空,哪怕坐在電視前也讀得下去,坐在馬桶上也是捧著書,在飯店吃飯等待的間隙也看得下去。
問題還是閱讀較淺,閱讀面狹窄,亟待改觀。
菡雨之戀還認為,無功利的閱讀最重要,家長不要想著孩子讀過幾本書了是不是成績立馬會提高,或者說我叫孩子讀書就是沖著寫好作文來的。
這樣無形中反而會帶給孩子壓力,敗壞孩子的讀書胃口,凡事欲速則不達。
讀書是一種積累,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可能立竿見影。
退一萬步講,即使提高不了成績,書籍給孩子帶來的快樂愉悅又哪里是區區一點成績可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