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健《單方應用大全》單方一味氣死名醫
白鮮皮
【基原】為蕓香科植物白鮮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皮。
【異名】北鮮皮,八股牛,野花椒,白羊鮮,地羊膻等。
【性味】苦,咸,寒。
【歸經】入脾,胃經。
【功用主治】祛風,燥濕,清熱,解毒。主治風濕痹痛,風熱瘡毒,癤癬,皮膚癢疹等。
【臨床應用】
1.胃十二指腸潰瘍
金某某,女,52歲。曾在沈陽醫學院房木醫院經鋇餐透視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于1974年3月20日,因胃痛加重開始服用白鮮皮粉,第2天胃痛減輕,1周后癥狀全部消失,便檢潛血陰性,為鞏固療效又繼服2周,觀察至今未犯。
治療方法:將采來的白鮮皮根洗凈,抽去硬芯,陰干后壓成細粉備用。成人每天服2次.每次5克,空腹白開水送下?;蛴秒u蛋1個加食油煎服效果很好。〔丁萬一.遼寧醫藥.1977;(4):44.]
2.結核性膿胸
傅某某,女,27歲。1969年9月發病,經某醫院抗癆治療3個月不見好轉,來我院就診。胸透右第2前肋以下一致性致密陰影,胸腔穿刺抽出黃色膿汁,行閉式引流,以對氨基柳酸鈉和碳酸氫鈉液沖洗,并用抗癆,抗炎及對癥治療,18個月不見好轉。于1971年9月采用20%白鮮皮浸出液20-50毫升,隔天沖洗一次,同時口服白鮮皮粉,每次2克,每天3次。4個月后,肺臟完全復張,膿腔完全消失。引流管拔出。又經3個月出院,恢復工作。1年后來院復查,無復發。
治療方法:在胸腔積膿的最低處,局麻下從肋間插入16-18號消毒導尿管,固定好。先將胸腔積膿全部排出,然后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胸腔,再注入或按滴流管滴入20%白鮮皮滅菌浸出液50-100毫升。用止血鉗或滴流調節器閉死引流管,使白鮮皮浸出液在胸腔保留8小時左右,以后行負壓吸引出藥液與再產生的膿汁。每天或隔天沖洗1次,亦可不保留藥液,沖洗后使白鮮皮液由引流管自然流入密封式引流瓶內。
在用白鮮皮液沖洗治療期間,可以同服白鮮皮粉,每次2克,每天3次。〔鐵嶺地區結核病防治院.遼寧醫藥.1977;(3):25.〕
3.急性乳腺炎
何某某,女,33歲。1965年6月14日就診。西醫診斷為急性乳腺炎。余用下法治療,2天腫消而治愈。
治療方法:鮮八股牛根250克(即白鮮皮)。亦可用白鮮皮制面代用。洗凈泥土,入臼中搗爛。再以雞蛋清2個混入繼續搗成糊狀,分4-6次敷于患部,上蓋紗布以絆創膏固定,每天換藥2次。主治:乳腺炎初起,紅腫疼痛,局部硬結,乳汁不通;對已化膿者無效。〔郭光太.黑龍江中醫藥.1966;(6)35.〕
4.化膿性皮膚潰瘍
(1)郭某某,男,21歲。腿前側初起多發性膿皰瘡,繼而破潰形成化膿性糜爛面。經住院治療愈合,出院后7天復發,用白鮮皮粉換藥4次痊愈。
治療方法:以春秋采收的白鮮皮為好,洗凈生藥根皮,曬干,碾成細末,裝瓶備用。用法:先將潰瘍面洗凈,除去膿痂,將白鮮皮粉均勻撒布于瘡面,給以包扎。每天換藥1次,每次換藥均須清洗創面,連續3-5天。觀察創面干凈,肉芽新鮮時,繼續用藥1次,就不必再換藥,待其自行脫痂愈合。〔肖榮權,等.赤腳醫生雜志.1975;(6):21.〕
(2)于某某,男,37歲,水道個人。因工作不慎,將小腿前側皮膚碰破,因未及時治療,感染形成膿性潰瘍,創面達4×4厘米 大小3塊,多次換藥,創面總是成假性愈合狀,痂皮下有黃色膿性分泌物,延續月余不愈,后經用白鮮皮粉治療4次,10天脫痂痊愈。治療方法同前案?!残s權,等.赤腳醫生雜志.197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