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與不及,反應了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中醫(yī)文化的一個度的把握。
現在的生活迅速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日漸豐富,生活水平由我們小時候的計劃經濟。變成了市場經濟,基本每個家庭都首先滿足了口舌之欲。即使沒有功成名就。基本也都衣食無憂。所以過度的吃喝,帶來了嚴重的代謝疾病,血壓血糖如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攀升。
其實仔細想想,問題并不完全出在吃了什么,大部分都是餐后睡覺或休息引起,其實一個問題大家即使不理解,也都明白,就是晚上人體休息了。但是胃里有沒有消化的酒肉。因為人體是不可能允許體內有沒消化的食物,所以本該臟器集體休息的夜晚,脾胃得不到休息,所以脾胃必須一直在工作,去運化食物,長此以往,大家都明白,為啥德慢性病了,所謂慢性病。就是臟器不好好干活了。各種功能紊亂了,無力代謝血糖和體內的垃圾了。所以表現出來的就是血糖異常,血壓偏高。所以慢性病的調理,不是以藥物為主。而是應該以恢復臟器功能為主。也就是減輕臟器負擔,堅持艾灸,補充臟器之陽氣,以這個為基礎,當臟器功能恢復之日,就是告別慢性病之時。太過與不及都不可以,五零后,基本都記得困難時期,那時候食品極度匱乏,大家的通病就是營養(yǎng)不良。其實說句實話。那時候,確實營養(yǎng)不良,但是問題簡單,可能一碗糖水就解決問題,呵呵。現在的病人一碗糖水就游戲結束,尤其現在對于糖尿病,大家都異口同聲的說。節(jié)食。其實我不這樣看。糖尿病古法辯證就是三陰虛,本來,就是虛癥了,就說明吸收,代謝都出了問題,一味的節(jié)食,不去恢復臟器功能,忽然有一天出現了嚴重營養(yǎng)不足,對于病人,可能就是災難,營養(yǎng)不足,肯定得補。但是一補,血糖就上來,所以又有了不及之憂,所以只要掌握度。啥都吃。營養(yǎng)攝入均衡,但是啥都有量的把握。